话说端午是个传统佳节
传统节日里当然要说说传统
首先,就从咱大武汉的老字号说起
比如福庆和、比如曹样泰、比如裕大华...
你都认得吗?还不赶紧来看看——
咱老武汉的老字号们!
叶开泰
始创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距今:370年
招牌:中药
原址:汉口
汉口叶开泰中药店始创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有385年的历史,应该是武汉老字号中的“老中之老”。曾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广州的陈李济同为中国四大药店之一。
1912—1927年15年间,积累资金达白银l04万两。1931汉口大水后,叶开泰呈衰落趋势。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部分人员迁入法租界,在车站路开一分店,就是现在挂着叶开泰牌号的中药店。
1956年公私合营,制药作坊并人“健民制药厂”。药店延至1963年改为国营江岸区中药店。改革开放后,又恢复原牌名,永葆青春。
汪玉霞
始创于:1739年(清乾隆4年)
距今:228年
招牌:酥饼
原址:汉正街灯笼巷
“汪玉霞”的鼎盛时期是1989年到1991年。那时仅中秋节的一个月时间,销售额就高达800多万元,纯利润300多万元。
每年中秋节人手不够用,还要临时聘请200多个临时工,临时工的工资都能拿到2000多元一个月。
老大兴园
始创于:1838年(清道光18年)
距今:179年
招牌:鮰鱼
原址:汉阳
以经营武汉风味菜为特色,老大兴园的红火,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品尝后赞不绝口,殷秀梅、杨在葆等北京的26位艺术家来武汉时,干脆把工作餐定在了老大兴园。1985年经营额达71.95万元。
苏恒泰
始创于:1864年(清同治3年)
距今:153年
招牌:纸伞
原址:汉正街旁西关帝庙魁斗巷
“苏恒泰”是老汉口著名商业品牌之一,由湖南长沙东乡人苏文受先生于1864年在汉口镇创立,其产品选材精良,坚固耐用,在当时的江汉平原一带深受民众喜爱,盛销不衰,最远曾销及东南亚地区。
谦样益
始创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
距今:132年
招牌:布匹
原址:今汉口人和街
汉正街百年兴旺的谦祥益衡记布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誉满三镇。清末明初,谦祥益把白布予以染整加工,使之成为色泽鲜光而又经磨的三宝蓝布——宝蓝官布、宝蓝竹布、宝蓝洋布。且价廉物美,决不以次充优,备受大众欢迎。
1885年,谦祥益第二代老板孟继富、赵春山来到汉口,在戏子街(今人和街)初创谦祥益布店,着重批发。至1895年再在汉正街开设一家规模较大的“谦祥益衡记”绸布店。
远自郊县、荆、襄、豫、湘、陕的商贩纷至沓来,最好时期,年营销额130-140万银元。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改为国营,定名为“国营谦祥益商场”,经营布匹、百货万余种。
老会宾楼
始创于:1898年(清光绪24年)
距今:119年
招牌:“一品燕窝”等
原址:沙家巷三民路
老会宾酒楼位于汉口最繁华的闹市中心三民路,主要经营湖北风味、楚乡名菜。其著名产品有湖北三蒸、东坡肉、明珠桂鱼、掌上明珠、全家福、蟠龙切卷、清炖甲鱼、焖甲鱼、红烧滑鱼、葵花豆腐等。
这座酒楼原名“会宾”楼,武汉沦陷后,日本商人在会宾楼附近也开设了一座日籍“会宾楼”,同会宾楼抢生意。颇有胆量的朱荣成找到日本领事馆控告,败诉后怒火中烧,即将会宾楼招牌上加一“老”字,成为“老会宾楼”。
尝过这里大厨手艺的名人有: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等。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影坛明星蝴蝶等都曾在此举行过宴会。据老员工回忆,最鼎盛时,老会宾每天营业额高达法币六七千元。
曹样泰
始创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
距今:133年
招牌:糕点
原址:武昌
武昌曹祥泰是1884年开业的,历经三世,由小摊贩发展成为武汉数一数二的大杂货店,还是兼有机米厂、槽坊、肥皂厂和钱庄等相当规模的企业。
曹祥泰创始人曹南山,13岁时丧父,幼年就提篮子卖蚕豆。他总会给人家抓一大把,比别的小贩多,久而久之“曹大把”出了名。后来又做水果生意,渐渐有了积累。后在武昌长街新街口(今解放路)开起了“曹祥泰”,卖水果,兼卖杂货。
曹南山的长子曹云阶接办杂货店后,办起了糕饼坊,自制糕点、腌制盐蛋,每逢节日,商店门口总是排起长龙。次子曹琴萱,有科学知识,自办祥泰肥皂厂(今中华路)。1956年曹祥泰杂货店进人公私合营,旋改国营,更名为“工农兵副食品商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曹祥泰”牌名重新露面,焕发青春。
老万城
始创于:1910年
距今:107年
招牌:酸梅汤
原址:汉口六渡桥
1956年公私合营后到1970年,老万成的酸梅汤生意每月营业额达5-10万元,在1980年代更是达到一个高峰期,每月可以卖出20-50万元。
精益眼镜
始创于:1912年
距今:105年
招牌:眼镜
原址:汉口江汉路
精益眼镜起源于上海,一九一一年创始,一九一二年便在武汉和北京开设分店。武汉精益收归武汉市二轻局管辖,早已经与上海精益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经营。
由于业务和声誉状况良好,后又向其它城市发展,甚至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有精益眼镜店,可谓国内最早的眼镜连锁行业。
老谦记
始创于:1918年
距今:99年
招牌:豆丝
原址:武昌青龙巷
老谦记始创于1918年,店址设于武昌青龙巷(现在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与中华路之间巷名相沿未改),当时供应品种仅有牛腩、牛肉炒豆丝、牛肉煨汤原汤豆丝、清汤豆丝等五种。
虽然花样少,但由于冯谦伯精于烹调,样样都有特殊滋味,因而脍炙人口,享盛名几十年,至今还有少数健在的老人津津乐道。
裕大华
始创于:1919年
距今:98年
招牌:纺布
原址:武昌
“裕大华”是武汉旧时的一个以纺织业为主,并囊括了矿业、商业、金融业的民族资本集团,可算作一个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典型。
1956年,武昌裕华纱厂接受公私合营改造,组建为全民所有制的武汉第四棉纺织厂。1994年,经市体改委批准,武汉第四棉纺织厂正式改组为武汉裕大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裕大华”公司是国家命名的出口生产基地,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管理水平先进,享有盛誉。
谈炎记
始创于:1920年
距今:97年
招牌:水饺
原址:汉口
谈炎记成立于1920年,至今直逼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武汉饮食界数度起伏,属于武汉饮食界的奠基辈招牌。
皮薄、汤鲜、馅大,吃到嘴里滑香鲜嫩,风味独特享誉武汉三镇,被人称为“水饺大王”。
福庆和
始创于:1922年
距今:95年
招牌:粉面
原址:汉口
1911年,湖南湘潭兄弟沈福和、沈求真,因家乡年景不好,来到武汉谋生。看到黄陂街有卖米粉的小贩生意很好,而在湖南家家户户都会做米粉,这对沈氏兄弟一合计,用20块大洋买了个米粉担子,走街串巷地卖,没两年就在黄陂街买下了一家店面。
店面不大,仅能放3张半桌子,但他们从湖南请来了专业做粉、面的大师傅,不断的翻新花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1922年,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兄弟俩决定分家,各立门户。弟弟沈求真在六渡桥817号开店,正式挂出了“福庆和”的招牌,并把店里的大师傅全部拉来入股。而哥哥沈福和在民权路的店名已无从考据,后总被人叫做“老福庆和”。
四季美
始创于:1922年
距今:95年
招牌:汤包
原址:汉口后花楼交通路
1922年汉阳人田玉山,在后花楼交通路对过一个侧巷内,开了个熟食店,经营小笼汤包和猪油葱饼。开始叫“美美园”,后挂出早已著名的“四季美”的招牌,不料他的侄子田泽春竟在隔壁开店,打起“四季美”的牌号,激怒了他,索性挂出了“老四季美”的招牌。
田玉山从南京请来了烹饪好手徐大宽师傅,待如家人。先做葱油饼,每天工作十一二小时,由徐师傅建议,做起小笼汤包来。制作程序严格,第一步熬皮汤,做皮冻,第二步做肉馅,第三步制包,最后“一口气” 火候,都要一丝不差。
用料选上等,肉皮要绝对新鲜的,肉馅要一指膘的精肉,蟹黄汤包要用阳澄湖大鲜蟹等,不得以次充优。倍受江城人民的宠爱。解放初期,生意进一步兴隆,遂至江汉路与中山大道交会之处建筑起四层大厦,由小吃店发展成为大餐馆,四季美小笼汤包因而驰誉遐迩。
亨达利
始创于:1922年
距今:95年
招牌:钟表
原址:汉口江汉路
最早的亨达利,是一个法国人于1864年在上海开办的,至今快150年了。武汉亨达利钟表店开业于1922年。1924年,亨达利钟表店王亨亮师傅带人安装了武汉海关大楼——江汉关的报时钟。一时间,江汉关连同那口大钟成为武汉市地标性建筑。
德华楼
始创于:1924年
距今:93年
招牌:年糕、包子
原址:汉口三民路
天津人李焕庭在汉口创建“得华楼”,也就是德华楼的前身。“德华水磨年糕”是德华楼的传统产品之一。每到寒冬腊月,武汉人在德华楼门前排队买年糕,是江城一道街景。
冠生园
始创于:1928年
距今:89年
招牌:糖果、月饼
原址:汉口
冠生园是由来自广东南海的冼冠生先生,于二十世纪初创立于中国上海的百年老字号品牌。
其生产的各种糕点等传统食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在此基础上,武汉市江北冠生园于1928年应运而生。
大中华酒店
始创于:1930年
距今:87年
招牌:武昌鱼
原址:武昌芝麻岭
1930年大中华酒楼在芝麻岭(今武昌邮局对面)开业,1932年修建马路,迁至现址,酒楼一楼一底,底层卖经济客饭,一菜一汤,三五角钱饭管饱。二楼经营名菜,以鱼为主,并兼及其他菜肴,后又扩建了三楼,宴会频开,嘉宾接踵而至。
解放后,大中华酒楼更加发展。1966年改名 “新中华酒楼”,1968再改“武昌饮食部”,1971年新建四层大楼落成,面积1600平方米,比原大中华扩大了4倍,焕然一新。
在此期间,重点研究“武昌鱼”的烹任,做到色、香、味三佳。备受顾客称赞。三四十年代开始在武昌驰誉一时,至今不衰。“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毛主席的武昌鱼就是在这里吃的。
蔡林记
始创于:1930年
距今:87年
招牌:热干面
原址:汉口满春路
1928年,家住汉口满春路的蔡明伟夫妇打出“蔡林记”的招牌经营热干面。蔡家门前有两棵葱郁的大树,双木成林,取名“蔡林记”,喻意蔡家生意兴隆。“蔡林记”因面好、味正,吃法独特而声名大噪。
“蔡林记”热干面的品种的变化: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计划经济年代,“蔡林记”步入发展高峰期,1天卖出1200公斤左右热干面已不是“稀奇事”。1983年前为三个品种,即叉烧热干面、全料热干面、虾米热干面。1996年6月18日重张后的扩大为8个品种。
邦可
始创于:1930年
距今:87年
招牌:西点
原址:汉口
1930年,两个俄国人,邦可和扬格诺夫,合资在原属俄租界开了一间西餐店,名叫“邦可食品店”。店主之一扬格诺夫是个面包师,自制俄式糕点,大列巴、油炸牛肉面包、开面点心等,还会做很地道的西餐,牛排和罗宋汤,地道的俄式口味。
餐厅隔街对面的今健康幼儿园内的一块地,先前叫“邦可花园”,是邦可西餐厅老板邦可的私人产业,生意做起来之后,俄式糕点吸引的不仅是俄国侨民和其他国家的侨民,还有华埠的居民,大家争相前来购买,“邦可”的牌子从此打响。
老通城
始创于:1931年
距今:86年
招牌:豆皮
原址: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
“老通城”,原名“通城”饮食店,是1929年汉阳人曾厚诚在大智路口开办的。老通成的招牌是当时的名人杨树谋所写!
开张之初,只供应早、中、晚点。1947年,抗战胜利,曾厚城回到武汉,在原址复业。增加经营品种,改招牌为“老通城”食品店。曾厚诚重金聘用制作豆皮手艺出众的名厨高金安,以高师傅的拿手“三鲜豆皮”为突破口,作为本店产品的特色招徕顾客,果然大奏奇效。
1953年,曾厚诚逝世,他的子女都是革命干部,不愿继承,请求国家接管。1955年元旦,成为武汉第一家私营改国营的商店。同年,奉市委指示,在惠济路口分设了一个支店。
1958年4月3日和9月12日,毛泽东主席先后来支店品尝了三鲜豆皮,留下了“国营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的教导,成为老通城店史上最光辉的篇章。曾光临过“老通城”的名人还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及外国元首金日成、西哈努克……
荣宝斋
始创于:1934年
距今:83年
招牌:文房四宝
原址:汉口
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七十年前,北京荣宝斋继在南京、上海等地设立分店后、在武汉也开设了分店。
中心百货大楼
始创于:1937年
距今:80年
招牌:百货
原址:汉口
中心百货大楼是武汉商业的发祥地,其前身为中国国货公司武汉分公司,由爱国实业界人士发起创立,是武汉市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店,被国内贸易部授于“中华老字号”。
野味香
始创于:1942年
距今:75年
招牌:野味
原址:汉阳三里坡
“野味香”1962年从三里坡迁入汉阳城区钟家村后,更名为汉阳野味香酒楼,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制技艺曾吸引过众多中外食客。
中曾根康弘、基辛格、李光耀等日本、美国、德国、丹麦、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贵宾品尝野味香名菜后,赞不绝口。
小桃园
始创于:1946年
距今:71年
招牌:瓦罐鸡汤
原址: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
武汉著名的"煨汤专家”。毛主席视察老通城酒楼时,曾特别要求尝一尝小桃园的汤。创始人陶坤甫和袁得照,原来都是汉口天主堂医院厨房厨工,陶是西餐厨工,袁是中餐厨工。1944年12月9日美国飞机轰炸沦陷了的汉口,陶、袁两人同时失业,各谋生路。
抗战胜利后,陶坤甫在胜利街兰陵路口(今兰陵路64号)一片废墟上清了一块空地,搭了个10平方米的小棚子,卖豆桨、糯米包油条等小吃,袁得照也到这里炸面窝。但生意清淡,很难维持生计。
后陶坤甫建议开一个专门煨汤的馆子,袁得照赞成。于是,两人合伙卖起了牛肉汤和八卦(乌龟)汤。由于物美价廉,生意逐渐兴隆,于是小棚子扩建为20多平方米的店堂,又先后增加了母鸡汤、甲鱼汤、排骨汤、鸭子汤、鸽子汤、猪蹄汤等十多个品种,各有特色。
1979年,年近古稀的彼陶袁煨汤馆副经理陶坤甫建议将店名改为“小桃园”。由“筱陶袁”到“小桃园”,店新、人新、品种新,70年的老店历史增添了崭新的一页。
五芳斋
始创于:1946年
距今:71年
招牌:汤圆
原址:汉口
五芳斋于咸丰八年在上海始创,1946年由倪锦才引入武汉,建立了商号为“上海五芳斋”的饮食店,经营江浙风味菜肴和小吃。
武汉五芳斋经营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的宁波风味汤圆。有“汤圆大王”之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