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戴盛锡福,脚踩老美华,身穿谦祥益……”北京人曾经对老字号能够随口道来,但如今老字号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奇今年带着“老字号”提案上会,呼吁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要与时俱进,传承工匠精神,社会应营造理性的消费环境,让优质的民族品牌和产品得到尊重和信任。
李奇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1万多家“老字号”,2006年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1128家,与德国、日本上万家百年字号,甚至千年字号相比,相差很远。而且在这些老字号中,几经波折仍顽强生存的只占40%到50%,多数经营状况欠佳,一些老字号甚至空有品牌,已无产品。除了机制僵化、创新不足、市场意识落后等因素外,李奇认为,影响老字号传承发展的还有两大因素:一是发展环境不稳定,老字号普遍具有劳动密集、利润薄的特点。随着城市和开发区的不断“升级”变迁,大多成为迁移的对象,导致业无定所,人文环境随之更替。每一次搬迁,受一次内伤,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来恢复;二是文化和技艺得不到有序传承。先义后利、精益求精是匠人精神,是老字号延续的内在基因,其有序传承是老字号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现实是匠人精神的丢失,侵蚀了老字号文化技艺代际传承的根基;第三是商标保护力度不够。同行抢注、非法占有、假冒伪劣、鱼目混珠等商标侵权行为屡见不鲜,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严重损害了企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原动力。甚至有很多国外商家也利用抢先注册我国老字号商标的行为进行海外市场开拓,如日本“长生堂”、菲律宾“阿诗玛”、韩国“竹叶青”等。这些商标保护问题,使老字号在国际市场上受阻。
如何保护老字号健康发展?李奇认为,首先要保障老字号的发展空间,让老字号成为城市文化符号。老字号是城市一道重要的文化风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防范城市都一个板块,都搞腾笼换鸟,都去搞高精尖、高大上。涉及国计民生、代表优秀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劳动密集型的老字号,尤其是那些奠定民族工业的百年老号,不仅不能在城市建设调整中“拆除”,更应该得到尊重,给予创新发展的空间,丰富差异化城市发展内涵,增强民族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自信。
还要以人为本推崇工匠精神,传承老字号优秀文化。匠心回归需要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经济环境,还须重视提高匠人的经济地位,形成工匠职级晋升、职称授予的机制。在收入分配上向能工巧匠倾斜,让他们更多分享发展的成果,更加专注创业和安心守业。
另外,还应加快落实特别是对国有老字号的改革举措,支持技艺传承人、有担当的优秀人才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产权为纽带,促进老字号延续代际传承,实现老字号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支持,改善舆论环境,实现民族品牌稳健发展,如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从严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法。
“老字号企业不能倚老卖老,要弘扬先义后利、以德为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使命和职责;加强舆情引导,营造理性的消费环境,让优质的民族品牌和产品得到尊重和信任。”李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