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选调生岗位越来越受到高校毕业生青睐,国内高校毕业生通过报考选调生奔赴基层工作的热情有增无减。据媒体报道,2021年北京大学选调生签约人数达800人,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从2010年起,北大为全国输送的选调生超过2200名。清华大学发布的相关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该校应届毕业生中,200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另有近百人通过选调赴浙江、四川等地工作。
的确,每年加入报考选调生行列的,是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尤其在今年高校毕业生创纪录突破千万人大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报考选调生,到基层去实现价值,也是不错的选择。笔者就认识一名博士生,他在拿到国家公派赴美访学的机会后,毅然作出选择,放弃出国深造,以选调生身份去西北工作。作为一名生态学博士生,他对城乡协同发展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实践证明,他也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找到了用自己所学造福乡亲的机会。
类似这样追求把研究成果写在祖国乡村大地上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多。应该看到,国家近年来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奔赴基层一线工作。而选调生制度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人才战略,其选拔条件不低,选拔程序也非常严格。除了专业能力与道德水准,进取心等也是选调生的必备素养。
有一种观点认为,高学历优秀学子去基层工作,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街道乡镇的工作,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和知识背景。这种观点显然失之偏颇,无视了时代大发展背景下,基层工作创新、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对高知人才的旺盛需求。
确实,与高端学术研究领域不同,许多基层岗位,高学历人才不是刚需。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高学历人才的“下沉”,为基层工作带来了新想法、新方式,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推动基层治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整体脱贫之后,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这些目标亟待大量具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技术的人才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高学历人才的“下沉”,会给团队建设带来一种结构性的改变,这对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无疑大有裨益。
遥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还在积贫积弱时,投身乡村建设运动的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战乱不已的时代,就深切体会到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不可能在乡村凋敝的状态下实现。今天大量优秀的高校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基层,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他们是在用实际行为向前辈致敬。各级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乡村振兴成为更多高校优秀毕业生施展抱负的大舞台。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23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时评
作者:王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