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市民需求 不限申报数量
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启动
今年是本市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第三年。近日,市发改委、市规自委联合启动2019年度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征集工作,征集范围为城六区及通州区。今年的公共空间改造提升更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讲求外观简单大方、功能经济适用。
记者获悉,《北京公共空间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2021年)》即将出台。按照“三年分步走”的计划,本市拟创建一批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示范标杆,并提炼成功经验,从核心区逐步推广到全市域,全面提升城市魅力与活力。
过去两年启动30个试点项目
一头连着天坛,一头连着地坛,贯通南北的崇雍大街承载着太多记忆与情怀。去年,崇雍大街整治提升工程启动,定位于“文风京韵、大市银街”,将建设成为一条综合展现老北京胡同民俗、商业人文、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特色大街。
作为崇雍大街整治提升工程示范段,改造从北端的雍和宫大街开始。去年9月,一期顺利完工。对临街房屋进行整体整治后,古香古色的如意门、随墙门等老北京四合院传统门楼重现,基本恢复了“慢街素院”的历史风貌。今年4月,二期工程启动,将实现“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
雍和宫大街的风貌提升,是本市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生动实践。
2017年,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关于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在东城区和西城区率先启动杨梅竹斜街智慧人本空间、前门地区桥湾地铁站周边公共空间改造等10个示范试点项目。2018年又印发了《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将试点范围拓展至城六区和通州区,并征集启动20个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惠晓曦表示,目前城市短板之一就是公共空间问题,老旧街区更是缺乏居民活动场地,精细化的规划设计势在必行。
项目征集不限申报数量
“今年的项目征集不限申报数量。”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征集工作范围不变、支持力度不减,仍按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将建立试点项目储备库滚动实施,成熟一个、推动一个、落地见效一个。
对于试点项目储备库的具体内容,将在即将出台的《北京公共空间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2021年)》中予以呈现。
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拟通过“各区政府每年定期上报、市级统筹分批遴选”的方式,建立市、区两级项目库。
具体来看,拟从长安街、中轴线等重点地区中,通过各区政府定期上报、市级统筹分批遴选的方式,确定一批公共空间试点项目并纳入市级试点项目库,其余项目作为区级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形成“先行先试、滚动实施”模式。
按照“三年分步走”的计划,本市拟通过公共空间改造创建一批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示范标杆,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核心区逐渐推广到全市域,形成改造提升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魅力与活力,推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高标准设计注重居民需求
和前两年相比,今年的项目征集将更加注重民意,从市民需求出发。在设计方案确定前,各区应委托专业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需求调研,上报实施方案时要内附专业机构出具的调查报告,详细列举居民需求。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通过征集的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可根据百姓的实际需求在支持建设内容标准上有所突破。“凡是周边居民真正需要的建设内容,在不违背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原则的条件下,一律可在项目中予以资金支持。”此外,今年的试点工作将更加注重设计,鼓励进行方案比选。
“对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不是进行简单的绿化、地面铺装或外立面改造,而是讲求对周边居民的功能性、实用性、开放性,外观简单大方、功能经济适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就要求在设计时一方面更多关注使用者的需求度、便利度和舒适度,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与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和统一、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彰显、更加注重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系统性。(记者 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