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出处警、交通管理、突发事件处置……在山东省青州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这是每一名巡警队员的必备职能。集多种职能于一警,源于青州市公安局近年来创新打造的处警、巡防、交管、处突“四维一体”特巡警警务运行新机制。
青州,古“九州”之一。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城旅游步伐加快,外地游客、来往车辆和流动人口增多,受限古城规划、遗迹保护等因素,人车矛盾突出。同时,城区治安状况日益复杂,基层派出所110接处警压力大、不规范问题显现,一度严重影响了执法效率及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
与此相对应的是,作为处突主力军的特巡警队伍,除日常训练之外,只承担街面巡逻任务,因违法犯罪形态转型、街面违法犯罪下降等,其管事率、执法率不高,出现街面“空转现象”。而基层派出所警力精力囿于繁杂的纠纷类案件中,疲于应对基层基础警务工作。
如何盘活基层有限警力资源,优化城区警务运行模式,让每一个警力都能充分发挥出最大效能?这成为摆在青州市公安局面前的待解问题。
“我们通盘考虑现有警力资源,决定打破警种壁垒,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综合战斗实体。”青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伯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青州从加强特巡警建设入手,打破警种界限和职能划分,赋予特巡警城区综合管理职能,力求在实战中提升特巡警的处突能力,同时提升城区治安和交通管理水平,并为基层派出所减负。
2018年,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青州公安按照“实战、实用、实效”原则,探索推出特巡警“处突、专职出警处警、巡处一体、交特合一”工作模式。该局将原属于交警大队的两个城区中队的人员、职能、装备等整体移交特巡警大队,从业务大队、城区派出所选调年富力强、业务水平高的19名民警、52名辅警充实特巡警,在城区实行“全时空备勤、专业化处警、常态化巡防”工作机制。经过数个轮次的警力下沉、调整融合以及轮岗培训,目前,特巡警大队总人数220人,承担起处突及城区出处警、街面巡防、交通管理、应急处突于一体的工作任务。
今年5月16日,宫某酒后驾车,撞上前方等待放行信号的辛某某驾驶的出租车,致两车受损。辛某某报警后,在附近巡逻的民警几分钟就赶到现场,依法处置了这起交通事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州公安综合考虑城区地理位置、警情密度、接处警距离等因素,规划设置了4个网格,推行网格专职出处警机制,对应建立4处固定警务服务工作站及4处流动警务驻巡点,做到有警出警、无警巡防,屯警街面、动中备勤。
“固定警务服务工作站民警主要负责网格内所有的110警情先期处置和主要街面巡逻,流动驻巡点民警主要负责道路交通秩序维护、街面巡逻和突发事件处置,并根据警情动态,适时调整位置,在网格内灵活机动,相互补位。”青州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丁厚海介绍说,对一般警情或事件,以网格为单元就近处置。对轻微简易的纠纷类警情,现场调解处置;对不宜现场处理的案件类警情,移交相关警种部门、辖区派出所处理,现场录音录像等证据一并移交,实现出处警专职化。
特巡警大队还创新道路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即根据不同需求实行平峰巡线、高峰站点、铁骑巡查,加大对医院、学校、商场等重点区域和节假日各旅游重点路段管控力度,采取“一路一方案一责任领导”的“三个一”工作法,提前上岗、加岗延时、定人定岗,以此提升城区道路通行能力。
面对突发事件,现实中往往存在临时抽调人员带来的集合速度慢、职责不明确、指挥不顺畅甚至推诿扯皮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特巡警大队依托网格巡防警力集中统筹,市局指挥中心点对点调度一线巡防警力,根据事件性质、情形、规模进行等级防控,第次调度涉事网格内备勤警力、交通巡逻警力、值主班警力。
“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迅速集结110人以上的应急处突队伍,全面进行现场封控、交通管制。”丁厚海告诉记者。
如今,在青州城区,街面每天保持16辆警车、12辆摩托车、100名警力巡逻,城区1.2万路视频监控资源全部接入勤务指挥平台,目前已形成点线面互动、巡卡查并举、打防控一体的巡防网络。
“新机制实现了巡特警在城区专业巡逻、快速处置各类纠纷、交通事故及应急处突事件四大职能,极大提升了城区街面见警率及抓获现行率,实现110警情、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青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波说,该机制的另一个好处是把派出所警力从纠纷类案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精力投入到派出所主业上,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青州市城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6.84%,治安类警情同比下降73.5%,可防性侵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8.3%,当场抓获扒窃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名,110接处警、交通事故出警速度明显提升,年内110警情现场处置率达81.4%,城区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5.3%。(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