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人、1辆车,4月21日,一大早天还没亮,铜梁律师陈朝东就和3位年轻律师匆匆出发赶赴重庆主城。而此前,他已将原本当天上午的一个民事调解改到了下午。
2个多小时的奔波后,陈朝东他们终于在九点半前赶到重庆律协。中午还要赶回铜梁的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听讲座。
这场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林海权法官主讲的题为“保险纠纷案件审判有关法律问题”的讲座,是由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打造的“每月一讲”的第三讲,面对这难得的与最高法院面对面的学习机会,重庆律协的律师们尤其珍惜。
受地理位置所限,西南法律人非常渴望聆听到来自最高法的声音。作为法官交流探讨疑难问题的珍贵平台,以及五巡开展业务监督指导的重要渠道,如今,五巡“每月一讲”学习制度已开放到辖区各级法院和重庆律协。
意想不到,“每月一讲”受到辖区法院广泛欢迎
“作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五巡承担着对辖区内法院进行监督指导,进一步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审判质效的重要职责。”五巡副庭长刘竹梅说。
专题培训是对下监督指导的重要抓手,五巡将“每月一讲”专题培训深入到了辖区各级法院。
由于五巡的主审法官来自最高法院不同业务庭室,原本只审理各自领域的案件,而五巡需要的是“全科法官”,这给平均年龄只有44岁的审判团队带来了挑战。
“‘每月一讲’的初衷就是给主审法官们提供一个平台,互相介绍各自业务范围内的审判规则。”刘竹梅说。
但在对辖区法院一些案件的审查中,五巡发现, 辖区内各级法院的司法能力有共同提高的必要性。“所以我觉得‘每月一讲’有必要开放到辖区法院。”刘竹梅说。
由于五巡建设秉持的是“精简、高效、实用”的现代新型法院理念,所以设立之初就具备了向辖区法院视频直播的技术条件。
也就是说,从正式开始工作起,五巡就可以与辖区法院进行网络实时互联互通。所以,他们就毅然决定把讲座向辖区法院开放。
其实,五巡原本只想向各省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开放。但令五巡没想到的是,在与高院进行技术连接的时候,各省市高院表示他们有条件也有意愿将直播开放到基层法院。
“西南地区虽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是没想到的是,各省、市、区法院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在全国却都是靠前的。”刘竹梅告诉记者。
制度建立了,第一讲讲什么就成了五巡需要考虑的问题。
基于五巡受理的案件中有近50%是行政案件,案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较多,五巡便决定将第一讲交给了行政审判团队主审法官杨科雄。杨科雄法官是行政法博士,法学理论功底深厚,行政审判经验丰富。
由于把着眼点放在对自身的提升,五巡对讲座之于辖区法院的影响原本并没有多大期待。但是第一讲推出后,各级法院对讲座的好评如潮,这也让五巡意识到辖区法院对权威声音的渴望。
如今,在辖区各级法院法官中间产生深刻影响的“每月一讲”,已经成为五巡一张靓丽的名片。
“案多人少”,“每月一讲”解基层法官学习之渴
“‘每月一讲’对统一辖区法院各类案件裁判尺度,促进类案同判和量刑规范化意义重大。”刘竹梅说,希望辖区内各级法院抓住难得机会,组织好收听收看。
正如刘竹梅所期盼的一样,记者在各级法院的视频直播现场看到,几乎每个会议室都坐满了人,有的法官甚至全程站着听完了讲座。
“‘每月一讲’的内容正是现在法院工作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我们的工作非常契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视频会议室,立案庭副庭长李静告诉记者。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黄巍表示,在“保险法引发道德风险”一节,林海权法官通过案例讲解保险纠纷案件审理中,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对一线法官在法律适用方面帮助很大。
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万州区地势偏远,开放视频直播就解除了空间上的束缚,使得“饥渴”的库区法官们更加珍惜这每月一次的学习机会。
万州区法院法官句志荣表示,有了“每月一讲”,基层法院可以直接听到最高法的讲座,既方便了法官学习,又不会耽误宝贵的办案时间。
正如刘竹梅所说,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法官每天面临着大量办案任务,几乎没有太多时间参与培训,也几乎没有条件直接听取最高法法官的讲座,五巡的“每月一讲”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已是第二次收听收看讲座的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赔偿审判团队审判二组组长史麒麟表示,讲座可以帮助他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了解最高法院的裁判理念和思路。
“‘每月一讲’能够帮助三级法院法官丰富知识,增强法院系统司法认同感。”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张小波说。
不仅是对辖区三级法院,“每月一讲”在五巡法官中间同样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为首期的主讲者,当天也在现场听讲座的杨科雄说,通过“每月一讲”,五巡全体干警的学习热情都大幅提升,形成了浓厚的相互学习的氛围。
“办案与学习同样重要。”来自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五巡法官助理刘忠伟说,到五巡工作后,原本将绝大多数时间用在办案的他有了更深的体会。
战略合作,“每月一讲”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作为除五巡及辖区三级法院外,唯一可以收听收看讲座视频直播的单位,重庆律协为此进行了积极的争取,他们也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
今年春节前,刘竹梅副庭长在走访重庆律协时就谈到了要建立“每月一讲”学习制度的初步想法,重庆律协当即表达了向他们开放的期望。
“在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需要法官与律师司法能力的共同提高。”刘竹梅告诉记者,这是“每月一讲”向重庆律协开放的重要原因。
在重庆律协会场,今年刚刚执业的重庆金牧景扬(荣昌)律师事务所李洁表示,通过讲座学习,除了对法条有更深层理解外,也可以为以后的实务操作储备知识。
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讲座结束后,有几位青年律师找到现场工作人员,问是否可以将视频资料拷贝给他们。在得到否定回答后,他们明显有些失落,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重庆律师对“每月一讲”的渴求。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五巡的3位庭长、副庭长以及9名主审法官都是审判经验非常丰富的法官,从目前看来,律师的反应也是很好的。”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说。
韩德云表示,五巡将重庆律协纳入讲座覆盖范围,充分说明五巡对保障律师权利,尊重律师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如今,五巡已与重庆律协展开了更多的交流合作。目前,重庆律协已安排26名律师,在每周二、四轮流志愿参与五巡的信访接待工作。
不仅仅是法官和律师,记者得知,每到“每月一讲”的时候,包括检察官、政府法制办工作人员在内,辖区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公务人员也会跑到当地法院“蹭课”。在一定程度上,“每月一讲”已经成为西南法律人共同的法治课堂。
“律协法治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从这个角度讲,‘每月一讲’会比一般的培训讲座意义更大。”韩德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