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声音:休婚假被辞
发布时间:2019-04-15 16:16 | 来源:中国法制与新闻网


  文/李英锋
 
  结婚摆酒本是喜事,让熊先生郁闷的是,他却因此丢了饭碗。
  据了解,熊先生所在的公司是2月12日开工,熊先生提前致电公司总经理李先生,告知2月14日回老家重庆结婚摆酒,“请几天假”。岂料2月20日被公司告知其因连续旷工3天被解雇。公司HR回应,李先生批准熊先生休的是3天婚假,超出假期后熊先生“一直没回来”,根据公司制度按旷工处理。(3月20日《南方都市报》)
  每一名劳动者都有休婚假的权利。虽然各地规定的婚假期限大多为3天,但结婚礼仪、习俗、应酬较多,多请几天假,也具有合理性。熊先生已向公司笼统请假——未说明请假的具体期限。公司则认为只同意熊先生休3天假。
  对于解决上述争议,司法解释已经明确了举证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拿出充足有力的证据证明本方批假的期限仅为3天而非模糊性批假,也没有及时对劳动者进行休假结束提示、上班提示和缺勤催告,那么,用人单位就要承担举证不能或举证不力的不利法律后果。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启动解雇程序,也该过工会关。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不过工会这一关,解雇劳动者,也是违规的。
 
 
  “卸妆进站”道歉了
 
  文/郭元鹏
 
  针对乘客化哥特妆被要求卸妆进站一事,3月16日晚,广州地铁通过官方微博发文致歉。文章称,有网友反映,在地铁萧岗站因化哥特妆被安检人员要求卸妆才能进站。广州地铁高度重视,经调查,的确存在当事安检人员处置不当的问题。对此,广州地铁深刻检讨反思,推动工作的改进。同时,向受影响的当事网友真诚道歉。(3月17日《澎湃新闻》)
  据悉,哥特风格是一种跟潮流、生活模式有关的文化,它将死亡、苦痛看做生命的一部分。这种风格的服装以黑白为主色,通常搭配较为浓烈的深色妆容,如黑色的指甲、眼影和唇色等来强调神秘色彩。那么,这种妆容到底有没有问题呢?对于不熟悉这种化妆风格的人来说,或许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对于熟悉这种化妆风格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十分平常的事情。
  这起“卸妆进站”的新闻,之所以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在于公共服务该如何宽容个性化化妆。
  地铁是公众的地铁,加强地铁的管理是安全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地铁的管理是所有人期盼的事情。因此,地铁管理的严格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了教条的管理方式上,就因为乘客弄了一个“不常见的妆容”,就责令乘客现场将妆容卸掉,就责令乘客不能乘车,表面上看是为了大众的利益,而本质的问题是权力的嚣张。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尤其是新时代的女性,有化妆的习惯,而对于那些新潮的青年女性来说,更喜欢追逐化妆的潮流和个性,因此化妆出行是十分常见的事情。而地铁等地方也是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地方,加强安全管理也是为了公众的利益。然而,加强安全管理不能太教条,不能太任性。就像这个化了“哥特风格”妆容的乘客一样,其实并没有影响地铁的安全,也不是破坏分子,只是喜欢这种妆容而已。但是,地铁的管理者却不能接纳,而是强制其“卸妆上车”,否则就拒绝其乘车。这种做法显然是极端的。
 
 
  对骚扰电话
  高额罚款
 
  文/魏文彪
 
   骚扰电话数量庞大,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议切实加大对电话推销行为的惩处力度和震慑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未经消费者明确同意或者请求,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电脑等电子终端或者电子邮箱、网络硬盘等电子信息空间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推销电话。”由此可见,拨打包括推销电话在内的骚扰电话,属于违法行为。然而,现实当中,未经接收人同意随意拨打推销电话的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各地上演。
  李光宇代表提出的,现有整治电话推销管理权限分散于公安、工商、网信等多个部门,缺少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导致打击骚扰电话出现取证难、追责难问题。此外,一些运营商出于经济利益考量等原因,不愿意对商业推销骚扰电话严格监管、加大拦截,也是导致整治电话推销效果有限的原因之一。
  李光宇代表建议,对违法进行电话推销的行为主体应处以高额罚款,产生严重后果和影响的予以刑事处罚,并将相关经营者列入失信档案,大幅提高拨打骚扰电话的成本,令违法人员付出沉重的代价,以期更为有力有效地遏制骚扰电话,还民众一个清静的生活空间。
 
 
  “村规民约”
  也得守法
 
  文/钱夙伟
 
  山西一村庄因出台“村规民约”,制定12条村规要求“外嫁女子必须迁走户口”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据了解,3月18日下午,该村村委会贴出通告,宣布对这一规定进行废除。该村的上级行政单位稷山县西社镇政府表示,废除的原因是该“村规民约”不符合村民组织法,该村村支书也被全镇通报批评。
 现在,不乏这样本身不合法、不守法的“村规民约”。比如广西一“村规民约”规定,“凡子女、直系亲属参与违法犯罪的,对该户一律停水停电”。一些村民因此被“连坐”停水停电。
 即使是“村规民约”,如果规约中含有侵犯村民权利的条款,与法律不符,即使已经通过村民会议的多数同意,在法律上也是无效的。 村民会议,并非国家机关,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制订“村规民约”应该在现有法律的范围之内。
 “村规民约”不合法,折射出的是不少村干部法治意识的淡薄,而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是有损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动摇村民的法治观念。
 
 
  网络直播,
  让未成年人走开
 
  文/乔志峰
 
  现如今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分享平台火爆异常。为了吸引眼球、引发关注、攫取利益,各类奇葩直播和表演层出不穷。最让人担忧的是,有部分未成年人也受此风气的影响,加入其中,有的孩子是贪图好玩,有的却也是为了“一夜成名”后逐利。未成年人在直播中除了唱歌、跳舞等普通才艺展示,还出现了部分与年龄不符的内容,严重的还涉嫌故意搞怪、低俗炒作甚至打情色擦边球。
  未成年人渴望被关注乃至于希望能成名可以理解,但问题在于,如今的直播平台鱼龙混杂,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一些不好的东西耳濡目染久了,他们的价值观会出现偏差,以为炒作投机才是通往成功人生的“捷径”。
  这种状况下,监管部门及时对此类现象进行调研,推出更严格的监管标准和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近日,全国青联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提案》,建议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及考虑对未成年人担任网络主播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其针对的,正是直播平台门槛过低,以及大量依靠低俗内容赚取流量、牟取利益的不正常现象。无疑,这个提案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期待能够得到采纳并及早予以落实。
  网络直播的喧嚣名利场,应该让未成年人走开。如果在法律上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监管部门在管理时就有了充分的依据和明确的标准。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广西防城港警方跨省抓获传销A级老… 关注:1500余单身女情断“杀猪盘” 动态:中央第八巡视组 追踪:刘忠林460万元赔偿金半年折… 影吧:爱断家务事的“老酒馆” 书吧:司法确认制度研究的突破 人物:坚定的领导者 谆谆的引路人 一线:百万年薪挖不走的青年网警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