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一线:“帮大哥”王振峰的调解经
发布时间:2019-04-15 16:10 | 来源:中国法制与新闻网


  文/本刊记者  周洁萌
 
  王振峰这些年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掌握了大量法律知识。他认为,在矛盾调解过程中,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有人说家庭间、尤其是邻里间的矛盾大多是上不了台面的小事,但群众纠纷小事不小,处理不好,小事就很有可能酿成大祸。
  乡镇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工作和百姓离得最近,见得上面、插得上话,迫切需要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充实到司法队伍中来。今年63岁来自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寺庄镇被誉为“帮大哥”的王振峰,就是这样一位调解员。身材略胖,声音洪亮,双目有神,笑容长挂,有慈祥而又威严的长者风范,这往往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更多的矛盾对立方握手言和,让更多的家庭破涕为笑。”
 
     退而不休
  司法所的人民调解机构中,90%以上调解成员都是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他们普遍年纪较轻,工作年限不长,由于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降低了他们调解的成功率。
  对此,望都县从社会上聘请懂法律、明乡情的调解员(大多是退休教师、公务员)充实到人民调解机构中,并命名为“帮大哥”。他们有基层经验,凭借法律法规、传统文化精华和民间草根智慧,说百姓话、讲百姓情、办百姓事,调解矛盾有理有据,公道热情,常常让被调解人心服口服。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建立一乡一“帮大哥”制度,促进民间调解。望都县寺庄镇王振峰就是这样一位“帮大哥”。
  对于王振峰来说,最棘手的便是调解农村邻里土地纠纷。“在我们统计的邻里矛盾纠纷中,宅基地、农田等土地边界的纠纷占40%,一些久调不决的矛盾纠纷有80%以上是土地纠纷。土地永远是农民的命根子。”
  韩某杨某二人耕地相邻,一年多前二人因20公分地界归属发生纠纷,因当年埋下的石头地界已经不见,二人各执一词都认为对方侵占了自己土地。为此事,二人还多次动手。经过丈量,二人土地均达到应得的亩数,但当年测拍土地时为让利于民,几乎所有农户的土地都略有富裕。王振峰前后协调县、乡、村三级政府干部以及土地所、派出所等部门,并多次邀请县、省级“帮大哥”,多方调解,前后历经1年8个月才最终化解。 
 
      力断家事
  望都县麻辛庄村村民杨丙申和杨丙银二人是亲兄弟,2010年双方为3000元债务纠纷,兄弟二人因此反目。
  近几年来,哥哥杨丙申多次找县、乡政府以及信访部门要求弟弟支付3000元,但由于证据不足,年代久远,并牵连家族的其他纠纷,事情未能得到解决,2018年夏,哥哥杨丙申要进一步信访,并放话:“此事不解决我将采取极端行为!”
  王振峰介入此案,虽当时正值三伏天,为了化解积怨,王振峰多次入村找二人讲亲情讲感情讲法律。为算清兄弟账目,王振峰在村里一呆就是一天,一天不行他就呆两天,两天不行王振峰就天天去。他通过走访哥俩的四邻和亲友,掌握了翔实的材料。最终,在王振峰的努力下,兄弟二人被感化,弟弟支付给了哥哥3000元,兄弟俩握手言和。
 
     一锤定音
  王振峰这些年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掌握了大量法律知识,他认为,在矛盾调解过程中,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在处理望都县寺庄村王某和李某打架案件中,王振峰就用到了平时积累的法律知识。王某和李某是邻居,二人因为琐事大打出手,李某将王某脸部打伤,因为是邻居,双方家庭之间关系也要好,因此受害方家庭决定通过调解室化解矛盾,以免日后结冤。调解之初,过错方的态度十分强硬,拒绝赔偿受伤者,总认为打架没多大的事,说和说和就行了。王振峰将轻微伤和轻伤的利害关系、法律条款向当事人陈述清楚后,打人的一方心里就没底了,开始积极主动要求调解。最终双方达成损害赔偿协议,打人一方赔偿受害人5千元。双方对处理结果均十分认可。
 
     事半功倍
  在一起赡养老人纠纷案中,诉求人老太太是外县的,几年前再婚嫁给某村老李头。老李头死前立下遗嘱将其房产留给了老太太,同时要求其女儿赡养老太太。老李头的女儿对遗嘱不满意,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老太太找到了镇人民调解室,哭诉得不到赡养。
  王振峰仔细听取了双方的观点,并暗访四邻,之后他发现,双方争论的表面是赡养问题,其实关键点在这套房产的归属上:女儿一直都想继承这套房产,而父亲却将房产留给了老太太。
  王振峰以此房产为抓手,通过调解,老李头的女儿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回购了老太太的这套房子,同时合同约定赡养义务终止。双方对此结果均满意,老太太返回外县由其亲生儿子赡养,老李头女儿也以较低的价格得到了想要的房子。
  找准问题的关键环节,处理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心疏导
  望都某村村妇朱某,离婚多年,精神状况不佳,儿子判给了她。2017年土地确权时,她发现前夫家土地全部在其前夫父亲名下,认为这事不合理,便找到村里。村里认为他俩已离婚多年,干涉前夫家的事属于无理要求便不予受理。朱某遂不断上访。
  王振峰得知后主动调解处理,虽然朱某的要求没有道理,但王振峰分析,朱某很可能是担心儿子将来继承前夫家财产的问题。王振峰了解到,朱某儿子在县高中学习成绩排到年级前5名,便以其品学兼优的孩子为突破口,安慰朱某现在要集中精力照顾儿子,以她儿子的学习水平,将来考个重点大学,肯定会留在大都市。“你就等着享福吧!”听王振峰这么一说,朱某破涕为笑,不再为此事上访。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广西防城港警方跨省抓获传销A级老… 关注:1500余单身女情断“杀猪盘” 动态:中央第八巡视组 追踪:刘忠林460万元赔偿金半年折… 影吧:爱断家务事的“老酒馆” 书吧:司法确认制度研究的突破 人物:坚定的领导者 谆谆的引路人 一线:百万年薪挖不走的青年网警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