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焦点:粤港边防线见证改革开放
发布时间:2019-01-22 15:46 | 来源:法制与新闻


本刊记者_邓新建  邓君  本刊通讯员_徐旭宇
 
    40年前,我国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也创造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奇迹。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看似风景依旧的粤港边界管理线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可以说,这场改革让粤港边界日渐趋于开放,而这些发生在粤港边界的变化恰好见证了40年来粤港边界边防管理工作的进步与成就。
 
从武装警卫到管理服务
    1969年,广东边防总队第六支队在荒芜的粤港边界上拉起简易铁丝网,也就是俗称的“一线”。此后数次大规模“逃港潮”让粤港边界成了中国最为紧张的边防“一线”之一。
    “对于逃港,单纯靠拦截是很难的。”曾在罗湖桥头当过哨兵的原深圳特区检查站政委王为群告诉记者,深圳河最宽处不过三四十米,成年男子不用一分钟就可以游到对面。而梧桐山中的伯公坳,内地一方居高临下,助跑几步就可以跳到对面香港打鼓岭去。
    就是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中,六支队一次又一次经受着偷渡人群的冲击,坚决执行着边防守卫任务。
    变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慢慢开始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香港顺利回归,深港经贸交流越来越密切,粤港边界管理方式也逐渐由“武装警卫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
    变化体现在哪儿?王为群形象地说,早些年边防部队很“硬”,入境的港商台商特别怕部队,“你喊一声,他就规规矩矩地站着一动不动。”
    “现在很多人走到边防区里也不怕,哨兵反而要礼貌地请他离开。”六支队十中队指导员包毅说,现在讲究的是文明执法。
    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跨境学童(指居住在深圳的香港籍学童)的出现。改革开放使深港两地联系越来越紧密,跨境婚姻数量也急剧增加,加之“双非儿童”(中国大陆孕妇到香港生的孩子)、香港居民移居内地等因素,导致跨境学童的数量持续攀升,目前全香港约有17000多名跨境学童,每天经过沙头角中英街关口的跨境学童约2300多名。
    为方便跨境学童和区内居民进出沙头角中英街关口,2003年5月,在边防总队的推动下,中英街正式告别长达23年的“宵禁”时代,实行24小时通行。
    从如今的深圳版图放眼望去,左炮台、赤湾港、深圳湾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罗湖桥、梧桐山、中英街、大小梅沙等景点景区,每一处都与边防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40年里,粤港边界一线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六支队政委李涛边说边在地图上比划——最初,“一线”东起深圳南澳葵涌、西至宝安固戍,长260多公里。为了服务深圳经济特区高速发展,边防区几乎年年压缩、前移,“一线”如今也只剩110公里。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市民看海亲海,边防部队拆除了深圳湾、盐田港等边防路段的铁丝网,就有了现在的深圳湾公园和盐田海滨栈道;为了支持深圳填海工程,边防线又不断前移,现在的世界之窗就建在原六支队四中队的营区;为了支持盐田区经济建设,边防部队让出巡逻路,修建成现在的梧桐山盘山公路;为了支持前海深港合作区建设,边防官兵驻守到临时板房里。
 
从特区“二线”到市政“绿道”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当时只占深圳全市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管理特区,就在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了一道管理线,俗称“二线”。
    深圳特区成立后,广东边防总队第七支队担负起建设和守卫“二线”的使命。当时深圳既缺经费又缺人力,负责“二线”布防工作的七支队成为了建设主力之一,承担“二线”近1/4的道路工程建设。
    时隔数十年,七支队第一批新兵钟国华对最初的部队生活依然印象深刻。他回忆称:“为了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无论士兵还是干部,每个人都要参加铺电缆、挖土方、搬石头等劳动。午休期间,各连队炊事班在施工现场就地挖炉搭灶、生火煮饭。”
    靠着最原始的肩挑背扛、刀砍斧砸,3000多名边防官兵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二线”的道路铺设任务。1985年3月,“二线”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东起盐田区梅沙揹仔角,西至宝安区南头姑婆角,全长84.6公里,路面均用花岗岩石板铺成,路北侧设有高达3米的铁丝网。
    设立之初,“二线”只有南头、沙湾、布吉、盐田坳、白芒、揹仔角6个检查站,由广东边防总队深圳特区检查站(简称“深圳特检站”)担负对进出经济特区人员、车辆的检查管理。
“当时办理一个入深的边防证,要经过单位政审、派出所核查、公安局办证三个程序。许多外来打工人员迫切想进特区,有的甚至深更半夜冒险爬上山坡,剪开‘二线’铁丝网钻过去。”原深圳特检站战士范强说。
    但当深圳特区经济建设日益迅猛,曾经守护着特区稳定和谐的“二线”却日渐成了城市壮大发展的“拦路网”,它的逐步撤销有迹可循。
    2005年起,“边防证”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只需凭身份证即可进入特区。
    2010年7月1日开始,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二线”名存实亡。
    2013年9月,深圳对最为拥堵的梅林关进行综合整治,拆除检查岗亭。
    2014年7月,广东边防七支队、深圳特检站正式撤编。
    2015年6月,深圳在对二线关交通改善工程中,又拆除了布吉、南头、同乐等关口的检查通道设施,这一改造几乎覆盖“二线”全线。
    2018年1月15日,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作为改革开放重要见证的深圳“二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曾经戒备森严的“二线”现已不复存在,但不可否认,“二线”在维护特区治安、减轻“一线”管控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当时,从布吉到沙湾的路和山上都被人群占据,足有5万人之多……边防总队领导高度重视,亲临一线指挥,我们积极劝阻、严防死守,并调派大巴车将群众送回惠东、惠阳,整整持续了5天。”最让原深圳特检站副站长谭录明印象深刻的,还是1987年的逃港事件。
    当时由于社会谣传英国女王生日大赦三天,特许非法入境者为香港永久居民,惠东、惠阳一带的老百姓沿着公路一路走来,企图翻越“二线”进入特区,外流香港。
    正是广东边防总队这一成功处置,保护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安全,保护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据历史资料统计,自深圳特检站进驻深圳“二线”,截至2013年,共验放进入特区人员近70亿人次、车辆20亿辆次,查获持伪假证件人员220多万人次,抓获犯罪人员3500多人,侦破案件800余宗。
    如今,当年边防部队日夜巡逻的“边防线”还在,只是铸剑为犁,多变身“绿道”,成为健身锻炼、休闲旅游的场所。而“二线”也已经成了一种符号,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承载着年轻的深圳的历史记忆。
 
从剑拔弩张到亲密无间
    1949年,一张边防战士与英籍香港警察在中英街界碑前对峙的老照片见证了边防禁区的紧张气氛。
    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封闭多年的边防禁区大门,驻守在中英街的边防官兵与香港警察之间的关系稍有缓和。
    而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保存着的一张老照片,则记录了一个珍贵的历史瞬间:1997年7月1日0时0分,中英街3号界碑处,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紫荆花区旗下,广东边防战士洪军翔、陈刚庄严地注视着两名香港警察摘下缀有英国女王皇冠的旧警徽,换上五星花蕊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启。
    香港回归后,粤港澳一体化趋势明显,广东边防总队顺应大局,积极创新边境管理模式,深化两地边界警务合作,逐步形成制度化。据广东边防总队警史馆记,粤港警务合作始于1998年双方协同破获了“9810”大案,抓获以张子强为首的36名犯罪团伙成员,“1+1>2”的真理得到有力验证,从此广东边防总队与香港警方建立了协作办案制度。
    2009年,该总队与香港警方首次启动代号为“捕光行动”的联合执法,查获了一大批走私、偷渡案件。此后,该总队每年定期与香港警方联合开展反偷渡专项行动。
    2009年,该总队投入近亿元安装的电子监控系统和红外报警设备与香港警方在边界架设的监控镜头实现共享,双方可实时掌握对方的监控情况。在深港海域,边防总队建成集作战指挥、GPS定位、海域监控、信息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110”报警服务系统,与香港水警共同筑起了一道反走私、反偷渡的“海上长城”。 
    “现在我们可以直接打电话到香港指挥中心去,随时联合行动,为了方便沟通,我们双方对边界各个区域都采用一致的编号。”六支队支队长余来勇介绍道,在粤港双方的共同努力推进  下,边境联络已从香港回归之初漫长繁琐的120小时联络审批制度,改革为如今最快30秒的实时联络,边境联络机制联合打击违法犯罪取得丰硕的战果。
    2013年起,边防总队与香港警方建立了“点对点”全天候联勤互动机制,后来日趋完善成熟,形成了“高层互访、防区互动和警员联勤”三级合作新模式:总队层面,每半年与香港警务处举行高层互访,适时开展情报交流,联合侦办特大案件,举行粤港警方联合演练;支队层次分为三级联络,第一级为支队与香港警区高层人员的交流互访;第二级为各大队与对应的香港边界警区警署开展会晤和情报交流;第三级为各中队与对应香港边界警区警署警员之间在具体执法执勤工作中的联勤合作。
    2017年3月下旬,边防总队与香港警方在粤港海域开展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通过实施紧急拉动、快速反应、巡逻搜索、围捕堵截等多个课目演练,有效检验两地警方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2018年5月23日至24日,边防总队联合香港警方,接连破获部督“2018-08”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全链条打掉一个长期横跨粤港两地的跨境组织偷渡犯罪团伙,成功斩断3条粤港海上偷渡通道,抓获涉案人员30名,其中组织运送者17名,有力地打击了跨境组织偷渡团伙的嚣张气焰。


责任编辑:马小瑞
最新文章
广西防城港警方跨省抓获传销A级老… 关注:1500余单身女情断“杀猪盘” 动态:中央第八巡视组 追踪:刘忠林460万元赔偿金半年折… 影吧:爱断家务事的“老酒馆” 书吧:司法确认制度研究的突破 人物:坚定的领导者 谆谆的引路人 一线:百万年薪挖不走的青年网警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