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大学生何以被反腐剧“圈粉”
发布时间:2017-04-06 14:14 | 来源:西安晚报(西安)


该剧第一集播出后,全国网收视率2.41、份额7.37%,均列同时段第一。笔者也做了一个小调查,仅4月3日一天,我的微信朋友圈有关该剧的更新信息占全天信息量的37%,微博则占42%。数据不会说假话,《人民的名义》真正实现了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巨大“吸粉”能力。

为什么我们大学生喜欢这部剧?

首先,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和主创人员对剧本负责,对现实负责的态度,让我们大学生观众感觉得到了尊重。这些年来,国产剧陷入怪圈,题材越拍越窄,内容越来越烂。而《人民的名义》一剧却似一股清流,精彩的演技,出色的剧情设计,我们看得起劲儿,看完更有回味。

其次,这部剧与我们关注的焦点对口。在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的眼界早已不局限于校园一亩三分地。我们虽然身在校园,但却是“两耳常闻窗外事”。将反腐生动地搬上屏幕,让我们对反腐有了更直观鲜明的认识。电视剧还让我们对贪官群体的蜕变和其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比如前两集,一位出身于穷苦农民的官员,怎么就成了两亿巨贪?反腐剧回应了大学生的关注热情,当然会受到我们大学生群体的欢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部剧唤起了我们的担当,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人民的名义》不仅谈反腐,还展现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客观矛盾,让我们不禁思考,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改变?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何方?唤起了我们的担当。同时,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人心温暖,看到了光明力量,看到了人民对于公平正义的强烈向往。

“大学生喜欢看这部剧,说明我们的青年三观是正的。”这是我高中班主任在朋友圈的评论。我们不仅从《人民的名义》看到了精彩演技,还有世道人心。看到的是尊重规则,构筑正义的世道,是淳朴善良,充满希冀的人心。这正是大学生被《人民的名义》“圈粉”的原因。

高廷璧(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内蒙古交通厅原副厅长严洪波涉受贿… 湖北阳新县委原书记童金波涉嫌严重… 广东检察机关以涉嫌受贿罪对汕头市… 福建宁化一村6名干部违反中央八项… 李文革回国投案 “百名红通人员”… 江西抚州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 陕西省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 广东省纪委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