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无缝衔接”,异地就医实现“即时办”……记者日前梳理相关数据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年来,重庆和四川联合推出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创业、交通、就业、医疗、生育等群众“身边事”,办件总量超过589万件。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破“墙”入“圈”,以前需要往返办的事项实现了一次办,以前需要两地办的事项实现了就近办,以前需要人来办的事情实现了“信息办”。历时两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让每一个身处其间的川渝人,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川渝人社日均办理“通办”业务783件,“跨省”找工作也变得更简单
“荣昌招工力度大、就业机会多,只要踏踏实实干,一个月至少能挣4000元。”但凡有邻居问工作的事,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方洞镇雨锋村村民胡南总是这样说。
胡南能来荣昌工作,得益于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开展的跨区域专场招聘会。2021年上半年,她到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龙万乡走亲戚,恰逢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在当地举办专场招聘会。胡南当即向工作人员表达了工作需求,工作人员不仅详细登记信息,还在活动结束后,主动帮助其联系工作岗位。
如今,胡南已经是惠达智能家居(重庆)有限公司检包车间的一名质检员。“都说成渝一家亲,荣昌真拿我们当成自家人。”胡南由衷地说。
开展跨区域招聘,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协同发展的有益探索。“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多途径扩大了企业招工的覆盖面,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重庆明珠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山介绍,仅去年上半年,该企业就成功招入10余名四川省籍员工。
据了解,两年来,川渝人社部门已落实“跨省通办”服务38项,截至2021年11月,川渝人社互办“跨省通办”业务累计26万件,日均办理通办业务783件。
两地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川渝人社公共服务“五件大事”和“十件实事”,实现川渝人社信息“两地通”、养老待遇资格“就近认”、招聘求职“一点通”、人才档案办理“零跑路”、社会保障卡“就近办”、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零障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便捷办”、人力资源服务资质“两地认”、博士后服务“全共享”、劳动权益救济“协同办”等,进一步提升经办服务效率,让两地企业、群众共享实惠。
变“两地跑”为“一地办”,川渝发放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逾14亿元
在成都工作的曾庆堂去年在老家重庆买了房。2021年9月,仅仅十来分钟就办理好了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手续,这让他意外之余又很惊喜:“以前听同事说,异地办理公积金贷款很麻烦,不仅要在成都和重庆两地来回跑,还要提交缴存证明、缴存明细等很多纸质资料。没想到,成渝两地实现了公积金信息共享互认,申请贷款时不用再提供异地缴存的相关材料,所需资料与重庆缴存职工一样,直接在重庆中心的受理柜台或网点就可以办理,一点都不麻烦!”
曾庆堂的获得感源于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扎实推动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互认互贷”,依托信息共享,异地转移接续办理材料简化为“零”,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个月压缩到最快当天办结,实现“账随人走,钱随账走”;实现重庆与四川全域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证明和贷款全部还清证明“双无纸化”,两地间申请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由“两地跑”变为“一地办”。
据统计,自启动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工作起至2021年11月底,川渝两地共办理异地转移接续1.06万余人次,涉及资金2.06亿元;发放异地贷款3857笔、14.11亿元。
此外,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部门还率先打通跨区域信息共享壁垒,实现两地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等信息实时在线共享互认,推动涉及跨区域业务办理的50余项住房公积金数据全量在线互查,共享效率由原来的“分钟级”提升到现在的“秒级”。同时,重庆和四川绵阳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住房公积金资金融通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更多缴存人使用公积金低息贷款购房,首期2000万元融通资金已由绵阳中心提供给重庆中心。
生育服务证几分钟搞定!两地累计办理生育服务登记4.58万件
前不久,来自四川广元的严俊华在沙坪坝区土主街道团结湾社区办理了一孩生育服务证。流程也简单:在下载“渝快办”App并注册后,登记信息、工作人员现场办理,几分钟后,他就拿到了生育服务证。“以前还得回一趟老家,现在不用跑了,方便多了。”严俊华说。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卫生健康委已推出2批“川渝通办”共11个事项,涉及生育服务证办理、义诊活动备案、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备案、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等。
生育服务登记正是“川渝通办”事项之一。2020年4月,川渝两地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始探索卫生健康系统部分审批及服务事项进行通办,实现两地同一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四统一;同一事项在两地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结果互认,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两地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川渝两地群众办理生育服务登记4.58万件。
游完三峡看熊猫,两地携手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游完三峡,看熊猫;逛完太古里,游两江;吃完火锅,看金沙遗址……如今,走进川渝任何一家旅行社门店,两地一体化旅游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仅携程平台,涵盖川渝两地的线路产品就多达数百条。2021年以来,川渝两地文旅合作持续走深走实,签订各类协议11份,开展文旅活动118个,推动重点项目42个,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按下“加速键”。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公共服务来助力。2021年来,川渝两地把行政审批事项“通办”,作为推进巴蜀文化旅游数据走廊建设的主要抓手进行推进。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全面升级改造了市文化旅游委政务服务中心,拓展“川渝通办”政务服务空间,新增综合管理、咨询服务、报件初核、现场办理四个功能服务区,提高“川渝通办”服务质量。
同时,我市联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统一制定并对外发布服务指南,统一标准及联动机制。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行政许可,已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川渝通办”及“跨省通办”,15个工作日内办结;演出经纪机构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行政许可,已经实现异地代收、代办、代寄,6个工作日内办结。
目前,巴蜀文化旅游数据走廊建设已实现行政审批数据PC端、移动端、窗口端、自助端“四端同步”服务,让行政许可事项申报材料平均减少30%以上;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缩减70.04%;企业及群众申报行政许可,平均跑动次数压缩到0.1次以下。
不仅如此,两地还推动了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目前读者可在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成都图书馆享受“零门槛、免办证,随身带、方便用”的多样化阅读服务。
申请“两项补贴”不再跑趟趟,残疾人家属直呼“川渝通办”太方便了
2021年11月24日,我市武隆区为残疾人传孝容办理了残疾人两项补贴。特殊的是,这是与四川省联合开通“跨省通办”双向通道后的首例。
传孝容原本户籍在武隆区平桥镇,后嫁到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户籍也随之迁移。2015年,由于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她又回到武隆。传孝容属于语言Ⅰ级残疾,办理业务需要年迈父亲陪同,往返于川渝两地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对于她和老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2021年4月,民政部要求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以后,平桥镇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通知传孝容,只需要带上身份证、户口本、残疾证以及银行卡,就能在网上申请办理。2021年11月24日,传孝容的父亲带着相关材料到武隆区平桥镇民政办提交了申请,区民政局指导平桥镇及时进行了系统推送,11月26日,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及时进行了受理审批。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自去年4月22日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实现“跨省通办”以来,已接受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共办理57件次,将46人次纳入“两项补贴”范围。对于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还可以委托代理人或在民政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申请实现异地办、随时办、指尖办,免于两地间的长途跋涉。
2021年12月10日,传孝容的父亲特地跑到武隆区平桥镇,向工作人员反馈说四川方面已将100元补贴打入银行卡,“政策好啊,我们不用来回跑,钱就打进卡里了,太方便了!”
个人体验变化,是宏大叙事的映射,一句“太方便了”道出了川渝两地广大群众的心声。
数读川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两年来,两地联合推出210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创业、交通、就业、医疗、生育等群众“身边事”,办件总量超589万件
自启动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工作至2021年11月底,两地共办理异地转移接续1.06万余人次,涉及资金2.06亿元;发放异地贷款3857笔、14.11亿元
我市自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实现“跨省通办”以来,已接受咨询5000余人次,办理57件次
两地卫生健康部门推出2批“通办”共11个事项,涉及生育服务证办理、义诊活动备案等
两地人社部门落实“跨省通办”服务38项,互办“跨省通办”业务26万件,日均办理783件
2021年以来,两地文旅合作持续走深走实,签订各类协议11份,开展活动118个,推动重点项目42个
记者郭晓静张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