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1月05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一刻钟,能走进什么“圈”
发布时间:2021-11-05 09:48 | 来源:经济日报


  一刻钟,能走进什么“圈”

  ——上海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调查

  一刻钟,也就是15分钟。它作为一个时间尺度,如今还能衡量生活的便捷度与幸福感。近日,商务部等11部门发文确定了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上海市长宁区和普陀区均入选。

 

  2018年1月份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如今上海的社区生活圈配套愈加完善,功能日益丰富。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我们最直接联想到的是便利,但上海的探索远不止这些。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这个圈有多大?大概3平方公里。这个圈里有多少人?常住人口大约5万到10万人。这个圈用来干啥?要在附近居民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空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大家第一次对便捷生活圈的时间、空间及功能有了清晰认知。如今,在上海的社区生活圈内,居民不仅能方便快捷地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还能轻松办理医疗社保、养老服务等民生刚需,更能在生活圈内找到休闲、文化、艺术、体育等配套设施,生活内容多姿多彩,生活品质节节攀升。

 

  “社区是城乡生产、生活和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服务市民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从人的生理机能和生活规律来看,社区中步行15分钟以内的空间范围,可以基本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在近日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为主题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徐毅松讲述了近年来上海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中的实践和心得,一个个本地化的解决方案,构建出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命共同体。

 

  第一座“高线公园”

 

  作为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今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与往年不同,它借由艺术季品牌向全国和世界介绍上海社区生活圈的经验,让艺术季平台成为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更大舞台。上海期待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乃至全国开展实践,并以大型文化活动为触媒,激发社区发展活力。

 

  1个主题演绎展区、2个重点样本社区以及18个体验社区,构成了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活动框架。来到艺术季重点样本社区——普陀区曹杨社区,行至兰溪路口,一座刚刚启用的名为百禧公园的“高线公园”绝对会吸引你的目光。

 

  有人说,“高线公园”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标配,如首尔、纽约等地都有这样的街区花园。通过对城市局部老旧空间的改造,建起一座线形的“空中花园”,兼顾美观的同时最大限度利用并不富裕的剩余空间,这成了近年来国际化大都市探索城市空间利用的一条重要路径。

 

  事实上,作为我国第一个以现代“邻里单位”规划理论完整建造起来的大型居住区,曹杨社区的规划设计具备先进性和超前性。“在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期间,曹杨社区的序厅展场就设在百禧公园。”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张玉鑫表示,百禧公园在改造前是运营了近10年的曹杨铁路综合市场,虽然曾经为群众提供了生活便利,但随着曹杨商业网点的不断丰富,这样一个老旧农贸市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闲置的市场也失去了邻里交流的空间属性。于是,市场于2019年正式关停改造、华丽转身,如今成了上海第一座“高线公园”。这个公园让大家又多了一个好去处,可以满足散步、打球、休息、观景等休闲需求。路过的市民对百禧公园交口称赞。

 

  为了打造“高线公园”,普陀区充分听取群众需求,广泛征集意见。如今,百禧公园虽然刚开张不久,二层的“云上走廊”已是人来人往,一层的篮球场也打起了比赛,负一层的空间则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展览……

 

  在百禧公园中段兰溪路北入口处,记者还发现了百禧驿站。这座驿站原为铁路市场用房,经过改造后成为颇具特色的“歇脚站”。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期间,驿站在提供咖啡、简餐等服务的同时,还邀请美食家、艺术家、主持人等在此开展餐桌礼仪、花草艺术、旗袍文化、儿童演讲等主题活动。艺术季后,驿站将作为社区服务点继续运营,为前往百禧公园游览的参观者和社区居民提供室内休憩空间。

 

  曹杨社区让我们看到老社区在空间改造后的新潜力。改造项目为居民15分钟的动线上增添了更多生活节点,弥补了公共活动与休憩空间的缺失,打造有温度的生活场所和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容更加丰富。

 

  能“搞定一切”的昌平路

 

  上海每个街道都有各自的人口、环境等特点,很多街道都因地制宜在服务半径内构建属于自己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其中江宁路街道就选取了“集中”的方式。

 

  位于静安区江宁路街道昌平路710号的“静·邻一家”江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如今是附近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据点”。在这座7层楼、占地38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综合体里,集合了党建、党群、文化、精神文明等公共服务功能,平日里的生活事项咨询受理等综合业务也都能在这办理。

 

  在“静·邻一家”二楼图书馆,80岁的邱先生正在看报,自从有了这个图书馆,来这里读书看报成了他每天最重要的活动。“每天步行5分钟就能走到这里,图书馆的环境好服务也好,有时家人还带着孙子来这里参加读书活动。”

 

  这座街道图书馆虽然规模不算大,却花了不少心思。尤其是馆内的自动借还书系统,在上海市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中名列前茅。“我们这里每本书都有两个标签,一个是上海图书馆制定的索书号,另一个是我们自己制定的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我们可以用一辆智能书车把书精确还到书架上。”江宁路街道图书馆负责人朱宇翔表示,智能还书系统不仅提升了街道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还吸引了更多市民将阅读作为生活圈中的重要内容。“街道的智能图书馆以及儿童阅读区备受附近居民的喜爱,每到周末,这里人气都非常高。”朱宇翔说。

 

  “街道以‘静·邻一家’作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核心点,优化公共服务站点布局,在昌平路上整合党建群建、事务办理、日间照料、文化休闲、亲子活动等公共服务资源,打造15分钟可达的‘家门口’服务圈。”江宁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凤介绍,江宁路街道面积1.84平方公里,拥有7万多人口、16个居民区,这在上海中心城区中属于人口密集街道,不过街道居民生活半径相对集中,并且基本都能在15分钟之内步行到昌平路,因此在这条路上“集中式”布局一条生活服务、政务服务“中心带”成为街道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落脚点。

 

  “静·邻一家”的对面就是江宁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也是上海市第一批、静安区第一家实行“全市通办”“全年无休”的服务点,承接200项事务受理,年均受理量达15万件。记者来到该中心时,正好碰上留学回来的张思雨在办理就业创业证,曾经繁琐的办证流程如今只需10分钟就能全部搞定。“前几年听说办理这个证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很多政务事项在这里一个窗口就办好了,从家里走过来也就10分钟,实在是太方便了。”张思雨说。

 

  “在街道内,有不少服务功能是少于15分钟就可以实现的,比如一些为老助餐点在附近的社区居委会就有设置,街道服务层面会着力解决更有普遍性的问题。”朱凤表示,除了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外,昌平路上的这条“服务带”还有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一系列管理服务站点。此外,江宁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于10月14日正式揭牌成立,包含长者照护之家、长者食堂、家庭医生工作室以及爱老家园等一系列服务功能和设施,老年人在这里又多了一处生活园地。

 

  创造更高层次生活供给

 

  在社区功能建设越来越丰富完善的现在,除了将各种服务功能聚合以外,生活圈里应当拥有更高层次的供给。

 

  什么是更高层次的供给?除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供给,社区里还应有一些空间可以调动居民对生活的热爱,唤醒百姓对本土文化的关注,甚至提升群众的生活品位和审美能力。如今,这些承载着特殊功能的城市空间已经在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中渐渐萌芽。

 

  位于徐汇区的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如今这里既有老洋房也有新小区,街道居住的本地人很多,外国人也不少,这里的建筑风格融合中外,文化氛围开放包容。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座与著名的武康大楼颜色相近、外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不规则三角形建筑矗立在武康路与安福路的交会处,与武康大楼遥相呼应。这不是什么艺术馆,而是一家名为“話梅”的美妆店。

 

  商店里的美妆店常有,路边有如此艺术造型的美妆店还真不多见,这家700平方米的“街角美妆店”不走寻常路,一层竟是一整层的咖啡店,二层以上才是主营的美妆区。周边居民常在一层闲坐喝咖啡,甚至在这里取快递、遛狗,店门口处放着供狗喝水的小碗,一把把免费雨伞立在旁边。初来乍到,一时竟看不出这里到底是驿站、咖啡店,还是便利店、美妆店。

 

  “可以把‘話梅’看作是一个供人们歇脚的地方。”“話梅”联合创始人钟太鹏告诉记者,如今武康路火了,人也多了,但供人们歇脚的地方却不多,因此他想把美妆店变成一个公共空间服务于社区,并以美妆产品为载体传播关于美的文化与艺术理念,在富有情调的武康路上打造一个“美的空间”,成为独树一帜的城市符号与美学地标。

 

  “很多附近居民来这里,并不一定是买化妆品,而是来这里了解电影、艺术、音乐等内容,这里有时候会放映电影,办小型艺术展、艺术沙龙,在传播艺术的同时让人们更热爱生活,提升人们的艺术品位。”钟太鹏说,随着主业逐渐稳定,他更想做的是社区美育的普及,并为街道提供一个休憩场景,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供一处目的地。

 

  位于静安区西康路的唐香文化空间也是这样一处目的地,只不过这里为社区居民带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近年来社区附近多了不少这样的文化空间,看展览都不用专门去展览馆了。”住在西康路的李德民是一位书画爱好者,如今隔三差五去唐香文化空间逛逛已经成为习惯。

 

  “我们的文化空间坐落在社区里,布置也像家里一样,让居民在参观时有一种亲近感。”唐香文化空间负责人孙楚瑜表示,社区文化空间就是要区别于专业展馆并融入生活,要让体验传统文化成为群众生活的日常,成为生活圈中的重要选项。“我们还和附近单位的工会合作建立了职工文化体验站,未来还会有花艺、茶道、汉服、书画等一系列展览和文化体验活动,希望这处社区空间可以让传统文化艺术走出殿堂,走进社区。”(记者 李景)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广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恳谈会在深圳…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丰硕(权威发…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党旗交中国… 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 山东2021届高校毕业生突破66万人 … 国内各类冬季赛事陆续展开 大众冰…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行使新一批市级行… 一刻钟,能走进什么“圈”
推荐文章
广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恳谈会在深圳…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丰硕(权威发… 郭声琨强调在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法…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党旗交中国… 王晨在人民法院调研知识产权保护工… 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 山东2021届高校毕业生突破66万人 … 国内各类冬季赛事陆续展开 大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