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5%。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1.5%,连续14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专家认为,展望未来,得益于积极开拓新市场,优化全球市场布局,我国出口将保持景气状态,外贸韧性将进一步彰显。
出口增速好于预期
按美元计价,7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9.3%,增速有所回落,但在机构人士看来,当月出口表现仍可圈可点。
“总的来说,7月出口同比增速好于预期。”广发证券(16.610, -0.04, -0.24%)首席经济学家郭磊称,7月按美元计价的出口额达2826.6亿美元,超过了2020年12月2818.39亿美元的峰值水平,创下我国按美元计价出口额的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虽低于6月,但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大幅抬升所致。
从主要商品看,前7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实现增长。具体来看,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增长25.5%,占出口总值的59%。其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同比增长102.5%。
红塔证券(12.130, 0.06, 0.50%)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分析,7月我国出口增长保持韧性,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全球疫情再度扩散,海外对我国商品需求较为旺盛。二是美国等国线下消费的修复对箱包等消费类商品的出口形成支撑。近期国外进口商正着手为开学季及年末节日需求补货,集装箱出口旺季预计较往年有所提前。另外,房地产后周期商品的出口也表现不错。三是海外生产修复进程延续,相应设备的出口依旧维持高景气度。7月我国通用机械设备、集成电路出口增速表现不俗反映了这一点。
有望维持景气状态
随着比较基数的抬升,此前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能逐渐向常态回归,但机构对年内出口保持景气状态保持乐观。
“不过,未来出口将面临一定的挑战。”李奇霖提示,在美国就业市场修复后,美联储会开始考虑缩减量化宽松,海外需求可能会面临下滑压力。同时,全球服务业恢复开始快于制造业,而服务消费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弱于商品消费。另外,需关注运费价格持续上涨对出口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在面临压力的同时,未来我国出口仍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主要是在对欧盟出口、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方面。我国对欧洲地区出口有进一步修复空间,近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也在有效增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已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基本盘,相关地区的进口需求扩大将继续对中国出口产生拉动作用。
在郭磊看来,下半年我国出口环境没有本质变化,出口增长仍会处于相对景气区间。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包括欧元区、美国、日本等的需求并没有回落迹象。另一方面,上半年集装箱短缺是贸易领域的显性特征,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存在这一供给约束,贸易表现还会更好一些。未来供给改善也会平滑需求端波动。
进口增速料保持稳定
进口方面,按美元计价,7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长28.1%。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介绍,以2019年为基数,7月进口同比增长27%,比6月下滑14个百分点,但高于4月、5月的水平。
“整体来看,进口的表现弱于出口。”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称,这可能是两方面因素影响所致。一是出口需求回落带来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口需求下降;二是受到了多重因素的扰动包括洪水、疫情对生产和消费需求的抑制。
从进口具体商品来看,程强表示,7月环比增速为正的主要是铜、肉类、成品油、煤、肥料、橡胶、原油等大宗商品原材料;进口环比下降显著的主要是汽车、医疗器械、大豆、食用植物油、钢材、机床、化妆品和集成电路等以消费品或工业资本品为主,这也印证了短时间内需求对进口的扰动。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预计,在国内PMI指数维持当前景气度、需求趋稳的情况下,未来进口增速仍会比较稳定。后续需关注影响进口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宗商品价格、碳中和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