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积极因素明显增多。总体来看,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信贷和社融合理增长
看货币供应量——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7.6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1.6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65万亿元,同比增长4.2%。一季度净投放现金2229亿元。
看人民币贷款——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86.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8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
看社会融资规模——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0.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730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84万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总体上看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保持平稳。”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从结构上看,一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58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985亿元;非金融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246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12亿元,增长近一倍。
信贷支持,后劲十足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总量方面,金融机构贷款平稳合理增长,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一季度,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节奏把握适度,保持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高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结构方面,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5.5%和38.8%。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指出,从全年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3月末,M2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对经济恢复保持了稳固的支持力度,有力支持了经济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中国人民银行将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机构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孙国峰表示。
精准滴灌,稳企业保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保证小微企业发挥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成效显著。孙国峰介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普惠小微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关联,确保资金高效直达实体经济,促进稳企业、保就业。目前,这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已延续至2021年12月末。
利率方面,2021年2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56%,较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0.76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为更好发挥小微企业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要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孙国峰介绍,一是对2021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由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并继续对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地方法人银行按规定给予激励,激励比例为贷款本金的1%。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继续按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支持。“下一步,应更加注重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进一步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本报记者 徐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