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挑战】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床位如何解决?
【应对策略】北京海淀区先行试点,专业养老机构人员上门提供日常照护、康复训练等服务
为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社会力量正在依托社区、养老机构,将手机培训课堂送到老人身边。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老年人、志愿者及驿站工作人员了解到,老年人学习智能设备的想法积极,最大的需求是学会打车、支付的功能。较多的担心集中在支付安全问题上,这可以通过绑定非常用银行卡或由家人向其账户中转账少量金额的方式来解决。
老人掌握健康码后
对手机打车、购物更感兴趣
74岁的贺女士一早就来到了家附近的东城新中街养老驿站,参加手机培训课程。通过课前老人举手统计的结果可看出,多数人已掌握了健康码的使用,对包括打车功能在内的支付宝,以及购物软件的使用等更感兴趣。“我现在生活里最大的不方便是打车,平时都是我家孩子给我打,看病也是他们给我预约。”贺女士说,但是现在她学会了使用微信、支付宝交钱付款,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我想能学就多学一点东西。有时候看到年轻人坐公交,拿着手机就能知道车开到哪里了,特别羡慕,所以想从最基础的开始学,各方面都深入地学习一下。有手机培训的课程,我每节课都会参加。”
贺女士也和其他老人一样,对支付安全问题有所担忧:“平时看电视法制节目天天讲,我也害怕,科技太发达了,总担心自己卡里的钱会被悄无声息地转走。”所以,贺女士采用的方法是不绑卡,让子女在账户里转一点钱供日常开销。
为贺女士提供“一对一”帮助的是来自北京链家胡家园店的志愿者刘运丰。“这方面我还是很有经验的。”刘运丰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平时在家里,奶奶有问题就会咨询她。奶奶特别喜欢在电脑上玩斗地主,这正是刘运丰教会她的。另外,奶奶还喜欢摄影,需要将相机里的照片导入到电脑中,刘运丰也耐心地教会了她。
在刘运丰的经验中,他认为老人使用智能设备还有许多细节上的难点。比如现在手机App总是更新,曾经熟悉的按钮改变了位置,对老人来说会感到很困惑。另外,一些公众号负面甚至虚假信息较多,会给老人带来过多的焦虑感。如何教会老人屏蔽这些信息的干扰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最担心支付安全
可绑定非常用银行卡
东城新中街养老驿站的服务范围是周边半径一公里内的三个社区,同时可以与东直门街道的其他两家驿站一起,辐射整个街道2.2平方公里的10个社区,共计1.6万名老年人。
站长夏雨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最常见的是,许多老年人外出时不会打开网络,因为他们认为打开网络会跑流量、浪费钱。希望移动运营商以后在这方面多做宣传,推广符合老年人使用需求的流量包,让老年人放心地和信息时代进行接轨。
第二个常见问题是,老年人更习惯现金支付。在他们的传统意识里,如果将银行卡,尤其是工资卡和第三方软件绑定在一起,会担心钱被转走,或者手机丢了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教老人如何设定密码,有些手机还可以采用人脸识别或者指纹的方式,告诉他们这样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让老人对软件产生信任。另一方面,也会帮老人想一些折中的方法,比如找一张平时不怎么使用的银行卡和手机App绑定,里面不要存放太多的钱,用光了再往里存。或者让老人的子女向其微信或支付宝里转一些钱,不单独绑定银行卡等方式。”
第三个常见问题是打车的问题,这同样与支付相关。“我接触的年龄偏大的老人,基本都是需要驿站工作人员帮助叫出租车,不会使用滴滴打车这样的软件。而打不到车,出行不便,会给老人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最后就是114平台看病挂号的问题。现在医疗机构开设人工窗口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不过老人学习使用这类程序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否则很容易忘掉。“我们基本每隔一两个月就同样的问题会再给老人巩固学习一遍,加深印象。”
养老助残卡开通金融账号
特殊老人可现场集中办理
当日,北京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也来到东城新中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现场为老年人开通“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金融账号及绑定银行卡等功能。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不可以直接使用吗?为什么要单独开通金融账号或者绑定银行卡?原来,“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除了承载免费乘公交、逛公园,领取各类补贴的功能外,还可以在养老(助残)服务单位消费享受打折服务等。
但是部分老人因为出行不便,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不方便前往银行网点的柜台办理。因此,北京农商银行在操作层面采取了多种灵活方式,如果社区内此类情况的老人较多,可以由社区出面,联系就近的农商行网点到社区现场为老人办理。如果是个例,也可以联系就近网点申请工作人员上门前往办理。(文并摄/本报记者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