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大学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1-03-08 09:16 | 来源:光明日报


【话百年党史 谋民族复兴】

“在高校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进程中,深挖校史、党史中的红色资源,打造立体生动的红色思政课,能够取得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代表说,创新思政课教育、提升育人成效,是近几年他一直关心和思索的问题,河南大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的河南大学,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创新思政课的过程中,我们对校史中的爱国活动、爱国运动、抗日救国活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等红色基因进行重新梳理,发起了重走抗战办学路、重树抗战办学纪念碑、唱响校歌等活动,受到了青年学生的欢迎。”卢克平代表说。

在创新利用校史的同时,河南大学还将地方党史引入思政课程。学校与开封市委共建“焦裕禄精神研究院”,联合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参与大别山精神研究,编撰《红色短剧选集》《河南榜样》等60余万字的实践教学教材,着力打造“红色中原”思政课,推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红色基因融入时代新人血脉。自2019年开班以来,已有9000多名新生完成了“红色中原”特色思政课程学习。

在卢克平代表看来,仅仅将红色资源“搬上”课堂,还远远不够。要想取得入脑入心的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教育方法。学校各个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的思政课。音乐学院打造的《歌声中的党史》,通过“思政+音乐”的模式,将微党课与歌唱表演结合起来,受到学子们的欢迎;新闻与传播学院创排的大型音画剧诗《星空》,将“全国优秀教师”李芳的先进事迹搬上舞台,在河南巡演20余场并走进教育部进行汇报演出,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疫情防控期间,临床医学、中医学、生命科学学科在线上课程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学成果。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卢克平代表表示,党史、国史、校史都是非常好的思政教材,高校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红色思政课”,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本报记者 王胜昔 尚杰)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正式设立并… 山东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原进城… 山东确定1600个2021年省级重点项目 推动雪上运动在高校的普及 大体协… 东京奥运会五方会谈 3月底确定是否… 迎接冬奥冰上测试活动 “冰丝带”… 宁波保国寺奉上“国宝伴您60年”系… 四川省5G发展指数蓝皮书(2020版)…
推荐文章
油价首次“八连涨” 厦门95号汽油… 浙江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 到2022年 成都每个街道将至少建设1… 福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国… 青海省上千个住建市政项目集中开复… 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大学思政… 保护野生动物 科技与法律一个都不…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代表:促进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