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曲曲弯弯,将云贵川三省蜿蜒串联,在四川泸州市境内流经三县,长约229公里,流域面积约6101平方公里。“像呵护眼睛一样保护赤水河”,是泸州的一贯理念。如今,从泸州市合江县汇入长江的赤水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赤水河也没有辜负泸州,生态改善后,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也被赶跑了。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袁维荣介绍,保护赤水河泸州段主要从生态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着力。近年来,泸州市不断完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将全市9.62万亩集体天然商品林纳入国家补偿范围,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55座,实现赤水河流域泸州段城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赤水河流域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乡镇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着力修复流域生态,采取封禁管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恢复林草植被,赤水河流域泸州段森林覆盖率达56.9%,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段实施禁渔10年政策,治理恢复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面积27.6平方公里……
生态好了,沿着赤水河,精品果业、绿色蔬菜业等八大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
堰塘村坐落在赤水河北岸,从半山腰下望,聚居地的彝乡新寨错落有致,黄墙黛瓦在初冬的暖阳下分外耀眼;寨前寨后的千亩橙园在微风中生机勃勃。
堰塘村,归四川省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管辖。2015年,叙永县引进外地企业,成立叙永超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建柑橘园,仅堰塘村就流转土地1200亩。拿村民吴光勇来说,他家流转土地2.29亩,每亩每年825元,合同签了30年。和老吴一样,堰塘村许多贫困户,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上班生活。每天工作8小时、工资70元。
脱贫的不止吴光勇家。堰塘村的果园还带动了乡里50户贫困户种植名优水果200亩,企业免费提供种苗、农资、技术等,并对产品实行保底收购……通过产业带动,石厢子彝族乡建档立卡贫困户312户1385人,如今已全部实现脱贫。
生态改善促脱贫的,也不止堰塘村。坐落在赤水河畔的古蔺县台沙村,靠着优质水源引进桶装水生产企业。企业今年5月正式运转,不仅提供了2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还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万元……
沿着赤水河,“绿色马车”正拉动当地脱贫增收。2.1万余人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泸州市7.5万余人成功脱贫。(本报记者 王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