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品牌的崛起,折射出“中国制造”不断向“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迈进
国产品牌的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
能进行智能交互、还能识别方言的国产智能电视,以生旦净末丑象征不同功能的中草药牙膏,兼具复古感与时尚气息的服装配饰……不久前,人民日报新媒体策划打造的创意体验馆——“有间国潮馆”第二季迎来大量观众。一系列引领潮流的国产品牌创新产品,不仅吸引许多年轻人前往“打卡”,也生动诠释了国产品牌在“十三五”时期的乘势崛起。
纵观近年来的消费走势,以新制造为代表的新国货日益占据消费市场,国内的原创设计产品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新品牌崛起,老字号走红,大白兔奶糖、雅霜雪花膏、回力运动鞋等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老品牌也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购物车里装着的,八成以上是国产品牌;另有数据显示,去年的“双11”,销售额过亿元品牌中,国产品牌有173个,占比近六成。这从一个侧面清晰反映出,我国消费市场国产品牌潮流涌动,国产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国产品牌的崛起,折射出“中国制造”在“十三五”时期不断向“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迈进。就在几年前,中国消费者在国外买马桶盖、电饭煲、吹风机等生活用品的新闻,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消费者舍近求远,不远千里去国外抢购这些产品,某种意义上也提醒我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和品牌更加重视。在已经实现了“能用”“耐用”“实用”之后,人们还希望国产品牌能够“好用”。当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也正因此,“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强调“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正是依托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十三五”时期,国产品牌发力创新,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过去是注重数量,如今是关注质量和体验;曾经是贴牌代工,现在是创立品牌;以前是大订单、闷头生产,现在是柔性制造、个性定制、工厂与市场精准对接。因时而变,因变而兴。国产品牌不再仅是物美价廉,而是品质和潮流的引领者;国产品牌的流行,不再仅仅是因为规模和成本优势,而是建立在消费者的认可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产品牌在市场上绽放夺目光彩,是中国制造竞争力日益增强的证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的体现。
如果说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国产品牌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那么国产品牌的崛起,也在塑造着消费者的审美和文化追求。有人总结,这些年国产品牌的流行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本土审美的苏醒”。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让文物活了起来、让传统文化走进了日常生活;百雀羚、同仁堂等老字号主动拥抱潮流,让经典产品魅力重现、让东方美学得到年轻人的认同。新国货不仅满足着消费者日益多元多样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激发着消费者内心的文化自信。就此而言,国产品牌的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勇于创新,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今天,国产品牌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消费市场足够广阔,为国产品牌创新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瞄准市场需求,主动创新,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制造国产商品,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国产品牌将赢得更大市场,助力人们向着美好生活不断前行。(陈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