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平台企业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用户打造良好的使用体验,在车辆投放、运营、调度、停放、运维秩序等方面承担起责任
近期,不少有关共享电单车的新闻引人关注。比如,7月10日,首批3000辆共享电单车将在西藏拉萨市主城区投放,消费者无需交押金,扫码即可解锁用车;又如,一些大型生活服务互联网平台进军电单车出行领域,有的平台向富士达、新日等电单车生产企业下了百万台共享电单车订单。
我国每天有近5亿人通过自行车、电单车等出行。其中,电单车因其续航能力强、购置成本低、速度较快、使用方便,很受人们欢迎。截至目前,全国累计约有300万辆共享电单车在200个左右城市投放使用。去年4月起,有关部门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开始施行,电单车有了新“国标”。随后,昆明、长沙、银川、南宁、合肥等地相继表示,将共享电单车作为公共出行工具纳入管理。共享电单车迎来发展新机遇。
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电单车也是智能出行的一种方式。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种形态,相关平台应以用户为中心,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其打造良好的使用体验。这要求共享电单车企业应坚持精细化运营,在车辆管理、区域调度管理、充电管理、换电管理等诸多环节做精做细。
比如,电单车平台企业应承担起车辆投放、运营、调度、停放、运维秩序的责任,以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设置高精度电子围栏,规范电单车的停放地点和停放位置。按照专业要求,进行集中充电,集约化管理,减少安全隐患。同时,还要严格车辆使用管理,加强平台数据管理制度建设,积极与政府管理部门共享大数据,提高智慧交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新事物的成长离不开政策支持。作为一种新的出行工具,相关部门应明确政策导向,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同时也要创新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有效性,呵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事物的发展也要重规划。要科学确定各城市投放总量,优化布局车辆停放站点,建立与运营绩效相关联的容量管理机制。去年7月份以来,昆明等城市已经发布共享电单车(助力车)运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期待这些地方加快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管理方式,为共享电单车的规范运营积累更多经验。
共享电单车在发展早期有过“阵痛”,有的平台因为管理不善,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眼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期待相关企业精心运营,用良好的骑行体验打开市场之门,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需求。(齐志明)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8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