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春季)》。《报告》回顾了2019年及2020年前5个月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分析了2020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
《报告》指出,2019年,在全球经贸整体放缓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逆势增长,规模创历史新高,实现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0年外贸发展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就业压力增大,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异常复杂严峻。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步缓解,经济生产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稳住全年外贸基本盘、实现外贸促稳提质仍然具有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疫情重创全球经贸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久前,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3%至32%,几乎所有地区都将出现两位数下降。与此同时,联合国贸发会议在其发布的报告中也指出,疫情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严重冲击,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将急剧下降,贸易收缩情况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更严重。
《报告》分析,疫情对全球经贸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一是出口订单减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等问题,中小外贸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
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主要经济体生产大面积停摆,我国企业上游供应链受阻或断裂。
三是贸易成本上升。许多国家采取人流、物流、贸易限制措施,对海运、空运等国际物流畅通带来较大影响。
四是企业资金链承压。海外客户大量推迟订单、压缩订单甚至取消订单,违约风险快速上升,外贸货款账期拉长,收汇风险增大。
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说,“在未来的数月和数年中,开放贸易对各国抗疫合作、平衡全球供需以及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等至关重要。”
中国举措及时有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5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9%,但也依然呈现出“民营企业出口占比提升”“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提升”“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等亮点。
《报告》指出,面对疫情带给外贸的巨大冲击,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外政策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比如,在精准帮扶企业方面,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覆盖面,促进费率合理下降;在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方面,鼓励举办线上展会,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在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税收、监管、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的独特优势;在支持加工贸易发展方面,暂停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缓税利息,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彭支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在应对疫情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帮助广大外贸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保合作、保份额,最大限度地保住外贸领域市场主体,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从今年前5个月情况来看,外贸进出口降幅低于宏观经济总体降幅,这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稳外贸的积极成果。”彭支伟说。
“促稳提质”潜力巨大
《报告》认为,当前,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步缓解,经济生产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稳住全年外贸基本盘、实现外贸促稳提质仍然具有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短期看,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长期看,中国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全球配套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与相关国家贸易合作基础牢固、潜力十足,中国产品质优价廉、声誉良好,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出口快速增长,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国外贸韧性大、潜力足、竞争力强的特点。”《报告》分析。
彭支伟进一步指出,2019年,在全球经贸整体放缓背景下,中国外贸逆势增长,规模创历史新高,实现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全球经贸复苏增长注入动力。这些,都是中国“稳住外贸基本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从实践层面来看,外贸订单普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因此随着前期在手订单被逐步消化,未来几个月对中国外贸企业的考验可能更为艰巨。对此,我们一边要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同时也要持续向‘改革’和‘开放’要动力,让外贸企业有更好的营商环境和贸易环境。”彭支伟说。(本报记者 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