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5月27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代表委员话小康:加快补链强链促就业 精准发力为企业减负
发布时间:2020-05-27 10: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

  推动西部教育全体系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这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西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体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脱贫攻坚、创新创业就业和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新动力。教育公平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教育公平,补齐教育发展短板,需要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西部和农村倾斜。西部地区也要牢牢抓住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培养更多有情怀、有特长、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吸引和汇聚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到西部干事创业。同时,西部高校要提质增效,瞄准国际前沿,又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持续做强优势学科。

  (本报记者  王锦涛整理)  

   

  山东省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代表

  健全政策协同传导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要着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本报记者  寇江泽  肖家鑫整理)

  

  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刘强代表

  促进区域协同拓展新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泸州要抢抓机遇,提升战略位势、促进区域协同、拓展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王明峰整理)  

  

  河南省济源市市长石迎军代表

  加快补链强链促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还是在于发展,要坚持通过发展稳就业、保就业。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扩投资、促消费,激活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循环。当前尤其要找准受影响产业链的断点、弱点,加快补链、强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稳住预期、注入信心,进而实现稳定和扩大就业。

  (本报记者  马跃峰  邱超奕整理)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范国强委员

  精准发力为企业减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稳就业必须先稳企业,要出台针对性政策减轻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扩大固定资产投入,增加就业岗位。同时也要加强返乡创业重点人群、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培训,提升就业质量。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措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本报记者  常  钦整理)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余少华代表

  补齐关键技术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数字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正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有利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的水平已居世界前列,但数字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尽快补齐我国在关键材料、核心装备、高端仪表等方面的技术短板。

  (本报记者  范昊天整理)

  

  西安艾尔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正国委员

  加强技术科学研究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既要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其中包括加大对技术科学的支持。技术科学作为科技领域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产品开发、产业升级、创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带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随着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角色越来越突出,可逐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各行业技术科学研究院。

  (本报记者  龚仕建整理) 

  

  云南建水县田静紫陶技能传习中心理事长田静委员

  以乡村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技能,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地方特色手工业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云南有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挥了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精准扶贫的作用。为了让非遗技艺传承后继有人,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中增设非遗技艺专业,培养更多传承人。 

  (本报记者  任飞帆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27日 10 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人社部: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将… 聚焦两会:保市场主体稳居民就业 … 数说中国经济:扎实做好“六稳”全… 代表委员热议减税降费:留得青山 赢… 代表委员话小康:加快补链强链促就… 央行时隔两月重启逆回购 未来降准… 多部门发力 稳外贸再迎政策“组合… 代表委员热议养猪行业转型升级 为…
推荐文章
人社部: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将… 聚焦两会:保市场主体稳居民就业 … 数说中国经济:扎实做好“六稳”全… 代表委员热议减税降费:留得青山 赢… 代表委员话小康:加快补链强链促就… 央行时隔两月重启逆回购 未来降准… 多部门发力 稳外贸再迎政策“组合… 代表委员热议养猪行业转型升级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