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已发放排污许可证三万五千张,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证式”管理,落实企业环保责任
最近,我省几十万家企业都在关心一件事——排污许可证。去年12月通过的国务院《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明确,所有排污单位都要持证排污,并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条例》实施后,对排污单位有何影响?我省目前开展了哪些工作?记者进行了调查。
厘清责任边界,
规范环境执法
排污许可证是指排污单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排污单位颁发的允许排放一定量污染物的凭证。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一级主任科员冯程说:“排污许可证相当于给排污行为画了一条清晰可见的红线,有利于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此前,不少人将环境执法比喻为“猫捉老鼠”,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将终结“猫捉老鼠”式的环保监管模式。冯程告诉记者,《条例》的一大亮点,是厘清了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责任边界,落实了企业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
《条例》对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作出明确要求。比如,排污单位要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规范化污染物排放口,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原始监测记录与环境管理台账保存期限均不得少于5年。
“水、气、土壤……涉及环保的规定、技术文件很多,有时候企业搞环保找不到抓手,也有些困惑。”南京华润电厂安环部环保专工渠攀攀告诉记者,《条例》的出台,明晰了企业的环保责任,“如果执行到位,反倒轻松了。”
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蛋氨酸生产商。“排污许可证对守法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支持。”该公司环保经理李萌认为,那些环境违法企业拿不到排污许可证,有利于遏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恶性竞争。
“未来所有对排污企业的环境管理,都将落到排污许可证上,也称为‘一证式’管理。以后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到现场看得最多的,应该是这张证。”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处长毕晓玲介绍,排污许可证统一、衔接了各种环保基础制度,有利于规范环境执法,减少自由裁量权。
排污许可管理,我省率先试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省就开始在常州、扬州等地试点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工作。“截至去年8月,我省已基本完成全省排污许可管理的全覆盖,完成进度和覆盖的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相关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戴明忠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发放排污许可证3.5万张,下达2200张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帮助25万家企业完成了排污登记。其中,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1300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并率先开始对许可证复核。
“为了发证,有时候一家企业我们要跑几趟。”毕晓玲说,许可证核发规范比较复杂,涉及许多技术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把证发掉,有时还要和专家开会探讨。
“相关部门制作了企业排污许可知识手册,我们可以分享给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同事,让他们也了解相关规范。”梅钢公司能环部环保管理室主任周纪平说,公司于2017年获批排污许可证,原先有7张证,现在全都整合到了一张证上,非常详细,副本有399页,记载了企业跟环保有关的绝大部分信息。
戴明忠介绍,我省将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江苏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联动管理,探索环评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总量控制、环境监察等与排污许可联动;二是加强排污许可证与排污权交易工作的衔接,通过排污权交易,鼓励治污成效好的企业腾出排污指标,通过排污指标的转让,支持环境友好的重大项目建设。
制度落实,有待多方发力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实施“一证式”管理,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打扰,但要将制度落实好,并不容易。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试点排污许可制度,但由于重证轻管、制度设计欠缺等问题,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证式’改革如果真能实行,可以让企业减少重复申报,我们举双手欢迎。但是,我们也有担心,如果推行不彻底,工作量可能反而增多。”周纪平说,原本需要填报的信息系统就不少,现在又新增了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短期内工作压力会增大。
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可证内容过于复杂,有的企业许可证副本达到几百页。大企业一般设有专门的环保部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环保部门,只能去找第三方,为后续执行留下隐患。
“排污许可证是一根线,各项制度是散落的珠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它们串起来。”毕晓玲认为,首先需要打通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内部各个环节及分工,把制度衔接起来。以环评及排污许可为例,环评单位在编制环评时,应当考虑排污许可证的行业技术规范,在环评中体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需要更大力量来推动,单靠发证部门协调难以取得成效。
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专业环保人员和专业环保知识,不了解自身排污情况,对相关排放标准的适用性、技术规范理解不到位。毕晓玲说,“我们将加大培训力度,让企业、执法人员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与其他工作衔接。”(记者 许海燕 王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