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美国向东盟各国推销“印太战略”,并发布该战略执行情况的进展报告《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推进共同愿景》,介绍特朗普执政以来在该地区外交、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倡议。对此,东盟各国反应冷淡,美国的推销似乎并未收到预期效果。
报告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加强和深化与印太地区理念相近国家的伙伴关系,包括同盟国、东盟与印度等。此外,美国也和湄公河地区的国家、太平洋岛国、南亚国家,以及其他伙伴共同面对新兴挑战。报告特别强调,美国对印太地区的愿景和作为,“紧密结合”了日本的“自由开放印太战略”、印度的“东进政策”、澳大利亚的“印太概念”和韩国的“新南方政策”。
虽然美国积极推销自己的“印太战略”,但一番吆喝并未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与“印太战略”相比,东盟各国更关心发展问题,如何搞好经济是各国关注的核心议题,而搞地缘政治、“选边站”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另外,因美国派出参加此次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的官员级别过低,被广泛质疑为“冷落”东盟峰会,也使东盟国家对美国推行的议题“不感冒”。
从系列文件和报告看,美国主要从3个层面重点推进“印太战略”。安全方面,美国的主要目标是搭建网络化的安全架构,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美国既要继续加强与日、韩、澳、菲等传统地区盟友的关系,还将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对话,也要与包括南亚、东南亚及英、法、加等拥有“太平洋身份”的关键盟友强化关系,并增进与印度的外交、经济与安全关系。经济方面,美国十分强调竞争,设立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帮助美国企业在海外获得重要项目与市场;加入“太平洋地区基础设施项目集团”,联手澳、日等国扩大在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意识形态方面,美国将打造更大范围的“价值观同盟”。
尽管“印太战略”是特朗普政府整体对外战略和谋求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该战略仍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阶段。一方面,印太战略由美国主动发起,完全服务于美方战略利益,地区国家对此心知肚明,因此更关注借机为自己捞实惠。如日韩对“印太战略”有不同理解,日本更希望美国将日、澳、印列为地区战略支点,将韩国摒弃在外,而韩国对此自然不赞同。印度则想利用“印太战略”对接其“东进政策”,不愿因服从美国而牺牲战略自主。东盟国家对美国冷落东盟峰会更是心有不满,不愿被彻底纳入美国的地区战略轨道。
另一方面,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印太战略”失去经济支柱。尽管美国承诺将向印太地区投入1.13亿美元“首付款”支持数字经济、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但美国在经贸领域从多边转向双边的趋势还将继续,其单方面追求“美国优先”,与“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原则本质背道而驰,只会迫使地区国家将“印太战略”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