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诺-格公司的MEV-1飞行器日前搭载俄罗斯“质子”号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MEV-1飞行器是目前世界上首个在轨维护飞行器,本次发射也使轨道维护技术受到关注。
顾名思义,在轨维护就是在地球轨道上开展维护业务。该技术旨在通过加注燃料、修理或更换受损零件等,延长航天器寿命,提升航天器执行任务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在轨维护技术的成熟,与之相关的航天项目也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如美国此前提出的“蜻蜓”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自主服务”项目等。“蜻蜓”项目旨在克服发射限制,演示在轨自主装配天线,改变现有卫星的装配模式,计划2020年后实现在轨演示验证。“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自主服务”项目的目标是实现高轨卫星的自主在轨检查、维修和升级等。该项目计划在2021年发射,完成演示任务后,提供有偿在轨服务。
据报道,此次发射的MEV-1卫星的服务对象是一颗较老的通信卫星,目前面临退役,但大部分星上设备仍可正常工作。MEV-1卫星通过对接设备对这颗通信卫星进行捕获对接,对接成功后替代其推进系统,帮助维持运行状态,卫星的星上载荷则继续工作。据称,MEV-1卫星可帮助该通信卫星延长寿命3至5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在轨维护技术是通过“挟持”被服务卫星实现的,这种“挟持”方式也是共轨反卫星技术中的一种。过去,共轨反卫星技术主要依赖反卫星卫星,通过自爆、撞击、发射武器等方式摧毁敌方卫星。但这种方式造成的伤害往往难以挽回,甚至可能导致冲突升级。在轨维护技术则提供了一种更灵活隐蔽的手段。例如在战时,通过“强行对接”方式,在轨维护卫星可以将目标卫星推离轨道,使其无法完成任务,或者依附在其他卫星身上,用机械手拆除对方卫星上一些重要零件使其暂时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