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0月21日电 “百湖之城”武汉:做好“江湖”文章 打造生态绿城
新华社记者王自宸
碧波万顷,风和日丽。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帆船项目比赛正在“最美水上赛场”东湖举行,来自13个国家的帆船选手在湖中扬帆逐浪、角逐冠军。
“东湖真是太美了,天蓝水绿,在这里比赛真是一种享受。”比赛虽激烈,心情仍愉悦。多位外国选手在完成比赛后,禁不住称赞东湖秀丽的风光。
谁曾想到,如今水清鱼跃的东湖,在20世纪末,曾因城市急速扩张中的填湖造楼、污水直排,水质骤降……
作为武汉中心城区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的环境恶化引起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投资规模达150亿元的《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总体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2年,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2013年,国内最长城中湖隧道东湖隧道动工开挖;2015年,东湖绿道一期开工……污染治理、交通疏解、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起来。
一系列举措成效初显,至2018年底,东湖Ⅲ类水质覆盖面积达到全湖的82%,今年3月,东湖最大的子湖郭郑湖的三号监测点40年来首度监测到Ⅱ类水质。目前,整个东湖80%的水域都能保持在Ⅲ类水质。
东湖的变化是武汉做好“江湖”文章、打造生态绿城的缩影。
拥有166个湖泊的武汉,湖泊水面面积达867平方公里,东湖、梁子湖等148个重要湖泊被列入湖北省湖泊保护名录。“百湖之城”不仅是武汉的名号,更是当地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
为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武汉先后颁布实施《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为加强湖泊管理立下规矩。
武汉市湖泊管理局副局长尹淙泉说,武汉还创新为每个湖泊制定“身份证”,明确湖泊用途。根据《武汉市湖泊保护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在掌握湖泊面积基础上,明确湖泊水域蓝线、环湖绿化绿线、湖泊周边建筑控制灰线范围和面积,并根据湖泊的分布、水系、功能、排污口等情况,将166个湖泊分为自然保育型、防治结合型和污染治理型等三类湖泊,按照“一湖一策”的方式进行科学治理。
牛山湖是梁子湖的一个重要湖湾,水域面积7万亩,这里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重要栖息地。过去,牛山湖也因过度开发,湖区水质一度从Ⅱ类下降至Ⅲ类,甚至Ⅳ类。
为改善牛山湖水质,2017年武汉市江夏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梁子湖水产集团转型发展,决定推动梁子湖水产集团由养鱼向养水转变。
相关部门根据牛山湖特点,一方面在湖区大力推行土著鱼类产卵场修复;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型底栖动物增殖放流和水草镶嵌种植。同时,根据水体、鱼群、水草、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不同情况,控制鱼类的投放和捕捞,不断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养水”和“养鱼”互为促进。
推行湖泊治理“一湖一策”,目标明确、科学有效。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张斐介绍,2018年,武汉市湖泊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与2017年同期监测相比,91个湖泊水质保持稳定,36个湖泊水质好转,牛山湖水质更达到Ⅱ类水标准,成为武汉水质最佳的湖泊之一。
“湖城相融的生态绿城正越来越近。”武汉市水务局污水处冯文琦博士说,湖泊保护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除了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是关键。当前,相关管理部门正加大统筹管理力度,防范源头、过程、末端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湖泊管理的水平和效能正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