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第905医院的援藏医疗队员(右)为申扎县群众进行义务巡诊。刘健 摄
“手术成功了!”10月中旬,在海拔4600多米的西藏申扎县人民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操作,海军第905医院妇产科主任孙健成功实施了当地首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挽救了又一名藏族同胞的生命。
申扎县,地处藏北高原腹地,地广人稀,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为解决当地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该院连续19年接力帮扶申扎县人民医院,一茬茬援藏医疗队员来到雪域高原,把子弟兵的真情与关爱送到群众心坎上。
转隶以来,该院党委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从单一的资金援助向资金和智力全面援助转变,从单方面提高医疗技术向医疗技术与制度建设并重转变,从各个突破的“单兵作战”向多学科、联合式的“组团作战”转变,健康扶贫取得可喜成果。
许多危重疾病,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
在帮扶的日子里,有数不清的瞬间让该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蒋晓难以忘怀。今年8月的一天深夜,一名左臂受创血流不止的伤者被送到急诊室,入院时已处于休克状态,需要紧急抢救。接到通知的蒋晓立即赶到医院,组织传染科、急诊科的医生为伤者开通多路静脉通道,快速扩容治疗抗休克。在缺少麻醉配合、没有电刀凝血的情况下,蒋晓果断在局部麻醉条件下进行左前臂贯穿伤清创止血引流术,经过3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终于将伤者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危重疾病耽搁不起。援藏医生除了从事专科工作外,还必须承担起全科医生的职责。”回想两次援藏经历,让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胡剑平记忆犹新。曾有一名患者因腹痛入院,胡剑平通过B超检查,结合症状诊断其患有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病情十分严重。这时,患者家属提出转往拉萨的医院进行治疗,但胡剑平清楚,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恶化进展快,就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胡剑平反复劝说家属,终于征得同意让患者就地治疗。他立即和当地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并顺利完成了手术。由于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下手术台时他的嘴唇变成了绛紫色。
蒋晓和胡剑平的执着努力只是海军第905医院开展医疗帮扶的缩影。近年来,该院在发挥技术优势救治患者的同时,采取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医疗管理水平等措施手段,让当地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造血”功能大幅提升。
他们始终坚持“援助一批人才、带出一批人才”的理念,用好用活援藏医疗人才“传帮带”机制,让当地医院的医生进一步熟悉学科相关技术,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为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为实现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的转变,该院援藏医疗队先后开展了高原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处理、抗休克术、止血包扎术等11项新技术新项目。
“以前遇到上呼吸机的危重病人,我们无法单独处理。感谢援藏医疗队为我们讲授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在大部分护士都能做到。金珠玛米,扎西德勒!”对比今昔,申扎县人民医院护士长康卓深有感触。
手把手指导,全方位帮扶。首批援藏医疗队指导当地医院对整体布局进行优化设计、科学整合,增加了消供中心、制氧机房、应急供电站等设施,帮助设计了妇保中心建设方案,有力提升了当地医院的综合医疗保障能力。“除了技术上的帮扶,援藏医疗队还指导医院加强业务规范和日常管理,对我们帮助很大。”申扎县人民医院院长索南央金说。
据了解,19年来,该医院历届党委坚持抓好对申扎县的医疗帮扶工作。各批次援藏医疗队传授管理经验,帮助当地医院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标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00多条,管理制度500多项;先后派出100多名专家和医务人员进藏,累计接诊藏族同胞近万人次,培训医疗骨干50余名,向县人民医院赠送各类医疗设备价值700余万元,为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守护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