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光明……”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甘肃省舟曲县人武部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当天下午,江盘乡端山村小学20名师生代表唱着悦耳的歌声,来到人武部道贺。多年来,在素有“藏乡江南”的土地上,人武部官兵与藏、羌、蒙等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唱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架设军民桥,修筑连心路,寻找致富门——
脱贫路上盛开团结花
半农半牧的舟曲县,山大沟深,崇山峻岭间散布着大小200多个民族村落,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之一。
民生连民心,民心不稳,团结就难以巩固。为此,该县人武部把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不让一个村在致富路上掉队。
依山而居的片片沟村和坎坎坝村是拱坝乡两个民族自然村,中间隔着山洪冲刷形成的拱坝河,村民出行困难。
2015年10月,县人武部领导在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即决定修建一座军民“连心桥”。他们协调筹措资金,组织民兵连续作业,赶在入冬前建成一条长3.5公里的连心路和一座8米长的连心桥,彻底解决了两个村落90多户的行路难问题。连心桥竣工当天,村民们像过节一样身着盛装,相聚在宽阔的桥面上。坎坎坝村的尕尔秋老大爷感慨地说:“大半辈子蹚水过河,从今往后,出门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阿路沟村,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人武部主动挂钩帮扶后,因地制宜帮带村民们养蜂,创新“互联网+养蜂合作社”产销模式,使每户村民每年增收近6万元。
脱贫攻坚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在舟曲县,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帮扶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对口帮扶的劲头却从未减弱,也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感恩伟大祖国,珍视民族团结。
抗击自然灾害,化解群众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守护藏乡群众安宁
“金珠玛米是我生命中的救星!”说起2010年“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读于舟曲“八一”民族中学的扎西顿珠热泪盈眶,“阿爸走了,阿妈没了,是解放军叔叔手刨肩扛把我从废墟中救出来……”
舟曲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如何守护好藏乡群众安宁?“3·02”迭部森林灭火、“7·12”江顶崖山体滑坡灾害救援……每一次急难险重的救灾任务,都会看到舟曲民兵冲锋在前的身影。在舟曲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支应急民兵队伍,时刻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抢险救灾义无反顾,维护社会稳定尽心竭力。八楞乡阳山村和阴山村,是舟曲县两个相邻的少数民族林业村寨,为了争夺林业资源多次发生冲突。为消除积怨,人武部在两村之间的大山沟里搭建帐篷,成立工作组驻村调解。
“一开始,群众堵在村口,不让我们进村,说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人武部副部长张立斌讲述了工作组最初进村时的情形。为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人武部官兵为他们修河堤,与他们拉家常,逐渐被村民们接纳。在人武部官兵的协调下,他们化解了村寨纠纷,还共享各自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成了集生态观光、旅游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新村。
共度民族节日、互学民族语言、开展团结教育——
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走进舟曲,不管是城区的大小街道,还是乡村的文化广场,随处可见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灯箱橱窗、横幅标语和文化墙。
“人民群众的思想阵地,你不输送爱党爱国的正能量,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蚕食占领。”县人武部政委孙绍聪告诉记者,每逢盛会,人武部都会第一时间编印宣讲手册,组织懂藏汉双语的民兵宣讲小分队,深入农牧区宣讲民族团结奋斗史以及国家惠民政策。遇到当地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官兵还会走进共建帮扶的少数民族群众家中,为他们送上真挚的节日祝福。
语言是团结的桥梁。2014年,人武部看到定点帮扶的大峪乡多拉村没有幼儿园,便积极协调为村委会划拨1.5亩地和200万元经费,建成了汉藏双语幼儿园。
为在全县广泛普及双语,人武部倡导开展了“学民族语言,知民族风俗,结民族同心”活动。一方面在部里开设藏语学习班,组织官兵日学一句用语,月唱一支歌曲;另一方面发动全县干部民兵与偏远地区家庭结成帮学对子,引导他们接受汉语、学习汉语、使用汉语。
“目前,有850多名民兵骨干在全县96所中小学中担任课外辅导员,爱国主义及民族团结教育课普及率达100%。”舟曲县教育局局长闫拥政介绍,在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下,该县青年参军报国热情逐年增强。据统计,2019年适龄青年兵役登记率100%,上站体检率达到登记人数的72%,舟曲县连续5年被甘肃省评为双拥模范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