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题:阅兵训练场上的“夫妻档”
新华社记者刘小红
胜利日阅兵时,在三军仪仗队服役的王志勇和田亚共同迈着铿锵豪迈的步伐,光荣地走过天安门受阅。退役后,两人喜结良缘,走进婚姻殿堂。
今年,两个人双双担任阅兵部队教练员,成为二次参阅的“夫妻教练”。
家里参阅一人,尚且困难重重,更别说一下子去一对。可是,对阅兵有特殊情结的两人,都舍不得失去机会。
阅兵训练时间紧、任务重,夫妻俩都有各自教练任务,虽然住得都不远,可是难得有时间见面,说话往往电话里,见面常常“在路上”。
按理说,见面机会少,见个面,该聊聊家长里短才是。“他俩倒好,除了简单互问近况,更多时间都是交流教练经验。”队员们说。
王志勇和妻子分享自己组织队列训练技巧,田亚则向老公介绍如何保持队员高昂的训练热情。有时候,两人还相互“找茬”,分析纠正对方队员存在的缺点。
“忙是忙了点,欣慰的是我们俩教练的排面成绩都还不错!”夫妻俩高兴地说,方队多次考核,他们的排面都获表扬。
作为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队的排头兵,任宁远今年又一次接受检阅。在她接到通知前,丈夫已经参与阅兵服务保障工作。
“如果我参阅,四岁半的儿子将成为‘留守儿童’。”任宁远说,孩子的牵绊让她的确为难,但最终她还是决定再次“征战”阅兵场。
“个人价值体现不仅局限于对家庭付出,还体现在对国家的贡献。”任宁远说。
任宁远管理的大多数是“95后”队员,她们青春、阳光、聪明、有灵性,但也透着这个年纪特有的个性。面对这些从没有过正式军营生活的“孩子们”,任宁远把对儿子的耐心用在了教导年轻队员身上:训练场上,逐个纠正队员动作,不放过任何细节;宿舍楼内,手把手教叠被子、整内务。当有队员思想波动、情绪烦躁时,任宁远都第一时间出现,帮助大家解决难题。
同样,对于张强、高杨夫妻来说,今年也是两个人第二次参加国庆阅兵。10年前国庆阅兵,两个人共同受阅。
民兵方队抽组时,高杨再上阅兵场。爱人参训后,张强也报了名。在阅兵训练场,虽不能朝夕相见,却心心相依。困难面前,一个电话、一次视频成了两个人最好的互勉。
夜深人静时,一对对夫妻们各自翻看幼小孩子的照片,想着他们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哭闹,睡的好不好。虽然思念无限,但却都很幸福。“夫妻能同时为国庆阅兵出份力,也是别人眼中难得的经历。”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