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南京获赠一批侵华日军在华实施毒气战史料
发布时间:2019-09-04 10:03 |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9月3日电(记者蒋芳)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获捐侵华日军毒气战作战报告的资料集。该资料集是由日本不二出版社于上月出版的《迫击第五大队毒气战相关资料》,大量一手史料为首次披露。

    《迫击第五大队毒气战相关资料》不仅包含了中日史学界发现的第一份由侵华日军毒气部队——迫击第五大队自己记录的在中国多地使用毒气弹进行作战的一手作战报告的影印版,还包含了下达使用糜烂性毒气命令的军事公文、日军进行毒气战的各个作战经过绘图等珍贵史料。

    该书出版后受到史学界的广泛关注。日前,日本不二出版社决定将刚刚出版的书籍无偿捐赠给中国相关研究机构。

    在3日的捐赠活动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日方自己记录的毒气战详情的报告无可辩驳地证实,侵华日军曾在中国使用过化学武器。“铁证如山。日军战败时曾有组织地销毁了记录文件,很多历史的细节就此湮没。日本学者勇敢地站出来揭露真相,这个证据是很有价值的。”

    据了解,除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南京也曾经遭受细菌战的荼毒。1939年侵华日军在南京成立“荣字第1644部队”,盘踞南京长达6年之久。对外称是日军“华中防疫给水部”,任务是“为维护日军士兵健康,预防传染病,或对侨民进行防疫检查,预防注射”。实际上,它是同时期建立的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细菌战部队之一,一直从事细菌战研究和惨绝人寰的活体细菌试验。

    “中日的和平来自历史的和解,档案史料的公开是基础。”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表示,毒气战和细菌战都属于战争中非常规的杀伤性武器。但由于作战时保密、战后迅速销毁,逃避了战争审判。一批有良知的学者能够公开当时日军使用毒气战的资料,有助于我们对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对战争的反思。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第81集团军某旅引导官兵在重温历史… 空军聚焦能打胜仗培养飞行人才 锻… 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重庆市巴南区人武部检查注重实效 … 纸短情长稳“后方”:坚强“军嫂”… 记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侦察营营长李… 许平平:追求不“平”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