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储供基地水电保障队展开演练。王亚平 摄
战场口令,岂能“刷熟”过关
初秋之夜,山林深处。
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储供基地水电保障队值班员王彦超走出帐篷,开始对夜间值勤哨兵进行检查。来到距离指挥帐篷约50米远的位置,哨兵吕昊喊令:“站住,口令!”
“我。”王彦超一边“回令”,一边走到吕昊身边,“今晚我值班。没啥情况吧?”
“一切正常。”
“注意警戒,千万不能马虎大意。”王彦超拍了拍吕昊的肩膀,转身走向下个岗哨。
看似寻常的夜间查岗对话,引起正在指挥所内修订保障方案的队长许奇的注意。
“今晚口令是‘战斗’,为啥没听到呢?”许奇走出帐篷询问哨兵。吕昊说:“我盘问对方口令,可听到他说了声‘我’,一听声音是熟人,便疏忽了口令要求。”
这事不容忽视!许奇以查摆口令不规范现象为契机,连夜召开战场形势分析会。
“回答口令,有的报姓名,有的报职务”“班长的声音,谁人不知”“我站岗那天,有位老兵也是用‘我’代替口令。本想命令他站住,可一想都是战友就没太较真”……
官兵的讲述,让许奇一脸严肃。平时战备教育没少搞,大家对使用口令不规范为何不以为然?
“口令作为重要军事用语,是加强战备、明辨敌我的重要手段。绕开口令,搞‘刷熟’过关,折射出备战打仗思想在头脑中扎根不深。如果敌人冒充自己人,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奇的话令官兵警醒。
夜深人不寐,帐篷内讨论热烈。“必须时刻按照打仗的标准履职尽责,按照规定依令行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严格口令使用到规范军事用语,从问题查摆到整改措施……一个个对标实战的讨论成果,将落实到下一步的野外驻训实践中。
“阵亡”人员,咋能重返战场
8月中旬,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储供基地弹药保障队接到命令:立即前往数百公里之外的指定地域开设野战弹药库,为演习部队提供弹药补给。
闻令而动,保障队官兵一路急驰奔向“战场”。通过染毒地带、抗击小股“敌”袭扰、在道路“损毁”情况下开辟临时道路……
机动途中,指挥部再次下达“战情”:“战斗中副队长‘阵亡’!”接到指令,队长张悦怀根据预案当场宣布人员补充命令,并及时对官兵进行战场教育、心理辅导。
22时许,车队抵达指定地域。官兵顾不上一路奔波的疲惫,马上进行野战弹药库开设。任务完成之际,负责训练监察的基地战勤参谋于航宣布“战报”:“副队长‘阵亡’后,没有第一时间退出战斗,演练成绩不及格。”
“忙碌一整天,大家连饭都没顾上吃,咋能成绩不合格?”官兵对此议论纷纷。现地作战分析会上,副队长李斌心中不服:“虽然在任务中被判定为‘阵亡’人员,但我总不能看着大家忙碌,自己清闲地旁观吧……更何况,这在过去是‘惯性做法’。”
“战场哪有假阵亡?设置副队长‘阵亡’特情,就是要锤炼和检验实战应变能力;今天训练场不按打仗要求练,明天上战场遇到真实情况就难应对。”参谋于航的复盘讲评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在场官兵。
“进场前副队长‘阵亡’,但在野战弹药库开设过程中,作为业务骨干的他仍然参与其中。李斌看似给队里帮忙,实际给实战化训练‘添乱’,根源在于思想上的实战化意识不强……”
话越说越清,理越辩越明。教导员姜良仁因势利导,针对此次演练暴露出的一些与实战要求不符的“惯性做法”,与官兵展开复盘检讨,并及时修订6项不符合实战化训练要求的作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