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日子以来,各地征兵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许多大学生和家长不约而同地咨询一个问题:到部队后,能不能分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关于这个问题,部队也一直非常关注:我们非常欢迎大学生士兵,但所征非所需,是个挠头问题。
如何让大学生进入部队后有“用武之地”,如何为部队征集到急需的专业人才——由此引出一个话题:精准征集。
近年来,部分地区和单位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构建大学生兵员精准征集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畅通渠道 定向培养
海军某训练基地的一名教员说,如果新兵本身具有一定专业基础,便可缩短培养周期,缓解老兵退役后部队战斗力“陡降缓升”的矛盾。
记者在各地高校调研时也了解到,不少应征的大学生很希望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在部队学以致用。可见,部队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高素质人才对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都对兵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4月29日,全国大学生征兵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提出精准精细精实征集大学生。
什么是精准征集?山东省征兵办领导解释道:“就是打通‘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渠道,将具有军地通用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定向征集并对口补充到合适的部队岗位,做到征为所用、征需一致。”
早在2017年,山东省就开始探索精准征集。他们精选10所院校,作为为部队定向培养专业技术兵员的储备基地,同时在部分院校的相关专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按照初审初检标准选拔新生,做到专业、思想和身体“三储备”,两年时间为部队精准输送1900余名优质技术兵员,为部队定向培养直招士官400余名。
架起桥梁 供求对接
“必须清楚‘要什么’和‘有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开展大学生士兵精准征集工作。”辽宁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唐遂心告诉记者,精准征集,兵役机关和接兵部队要拧成一股绳,密切配合、有效对接,才能把合适的人送到合适的岗位。
“机电、雷达等专业技术兵员的培训,一般耗时大半年,我们急需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新兵”“新装备配发后需要有耐心、爱钻研的高素质兵员”……辽宁省大连市,一场征接兵双方座谈会上,部队代表纷纷道出各自的需求。“我们希望能从大连海事大学多征一些兵。”一位来自东海舰队的接兵干部,指向更加明确。
去年,作为辽宁省大学生士兵精准征集试点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为海军、空军和火箭军精准输送部队急需的专业技术兵员450名。大连海事大学的应征大学生士兵在海军很受欢迎,该校的航海指挥、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等专业与海军相关岗位要求高度契合。学校的“育鲲”“育鹏”两艘现代化教学实习舰,用于确保应征大学生100%上船学习、60%以上跟船作业实践。
辽宁省军区组织专项小组走访部队和高校,整理出本科和专科军地通用专业对照目录,涉及车辆设计改装及维修,电子信息,海上运输及航海仪器使用等52个培养方向,为精准征集夯实了基础。
今年,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根据去年各地精准征兵试点调研情况,编制下发《部队专业类别对应地方专业类别目录》,整理出航海类、航空类、修理类、特种驾驶类等10大类23个小专业,从4月开始,在全国9个省市展开摸底调查,并于7月根据调查情况下拨兵员计划。
需求匹配 精准到位
山东省军区动员局局长王建政告诉记者,淄博军分区依据部队不同岗位实际需求和当前新兵选拔标准,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兵员评价系统——“1+3+X”人员分型评价系统。
记者了解到,“1”是应征青年体格检查结论,主要有潜水合格、空降合格、陆勤合格等6种类型;“3”代表对应征青年客观评价的3项基本要素,即文化程度、行为特点和体能水平;“X”代表部队按照特殊岗位需求提出的附加要素,包括年龄、政治面貌、特长等项目。接兵部队按照补入岗位属性提报需求。
“去年,我们共收到各军兵种45个旅团级单位,对兵员专业特长、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等有效需求提报110余条。我市精准征集人数占征集总数的五分之一。”淄博军分区动员处处长冯建成介绍。
近期,山东省在去年精准征集的新兵中,随机抽取146人跟踪回访,103人已精准分配到专业岗位。这些大学生士兵普遍反映,他们因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萌生长期留队的想法。
今年,这套精准征集系统将在山东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