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均衡极限:新型作战力量走向实战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7-09-26 11:14 | 来源:解放军报


    阅读提示

●新型作战力量均衡极限训练,是指新型作战力量根据实战化训练的需要,对其构成诸要素或环节不断调整优化,达成动态的均衡比例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作战体系中的效能。

●新型作战力量必须实施均衡极限训练,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训练要素、环节的战斗力效能。

●积极探索均衡极限训练路径,以此作为开展均衡极限训练的发端;验证均衡极限训练的成效,提升新型作战力量训练水平。

新型作战力量是未来作战的尖兵利刃,如何提升其作战能力,是一个需要持续深入研究解决的课题。最贴近实战、最能有效提升新型作战力量战斗力水平的,当属极限训练。新型作战力量开展均衡极限训练对提升我军体系作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磨砺新质战斗力当采取均衡极限训练

系统均衡极限发展理论指的是,在外部资源环境一定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各(子)要素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有目的、按比例、守秩序、分步骤地均衡发展,从而最大限度提升系统的整体功能。这种均衡的整体协调推进,不断重复积累,最终将达到极限,从而由系统内部各(子)要素的量变,逐渐发展到系统整体的质变,形成系统超越原系统的新质功能,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新型作战力量走向实战,也需要遵从系统均衡极限发展理念。

新型作战力量均衡极限训练,是指新型作战力量根据实战化训练的需要,对其构成诸要素或环节不断调整优化,以达成动态的均衡比例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作战体系中的效能。这种均衡比例关系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表现为军事训练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训练标准的不断突破,信息化战争形态下的战斗力生成机理的不断优化,从而实现新质战斗力水平的时代跨越。

当前新型作战力量作为聚合体系作战效能的新基点,与传统作战力量相比,作战平台较复杂,能量释放机理较特殊,实现动态均衡的影响因素较多。只有根据履行职责需要及战场形势的变化,不断重新均衡组合、调整与优化新型作战力量各要素或环节间的关系,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要素或环节在作战体系中的作用,才能达到新质的训练水平。

均衡极限训练可有效解决新型作战力量形成战斗力面临的难题

促进新型作战力量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新型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指新型作战力量形成与提高战斗力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方法、途径和标准形式,包括战斗力表现形态与形成机理,力量结构比例与调控机制,发展方向与评估标准等内容。由于我军缺乏信息化作战经验,各项建设成果缺乏实战检验,尤其是新型作战力量大多处于部署初期阶段,数量规模较小,其力量运用的方法程序、标准规范与条件环境设置相对简单,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内聚与外释机理还没有充分涌现。如信息融合维度、功能耦合程度与联动聚能广度方面尚存在缺项;信息主导、整体释能、精确释能、结构破坏机理等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如何找到破解矛盾的抓手是当务之急。新型作战力量均衡极限训练,能够充分体现战斗力生成机理,不断优化力量结构比例与调控机制,适应战斗力发展方向与评估标准,这对破解新型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难题,加快形成其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破解新型作战力量精益作战难题。信息化战争形态下作战行动“以精制粗”的特征日趋明显,以精确预警探测、精细指挥控制、精准信火打击、精当后装保障、精选评估标准为主要指标的精益作战已经成为信息化作战的大势。由于我军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机械化战争的锤炼,部队没有形成严格的工程化建设思路,导致精益作战的意识与耐心比较薄弱,新型作战力量训练理念还或多或少地残留着农耕时代粗放式的劳作方式,难以消除“重指标、轻内容,重结果、轻程序,重单元、轻体系”的陋习,难以走出“只求达标,不求过硬”的困局。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新型作战力量实施训练的各个要素、环节均须遵循信息化时代精益作战要求,否则作战体系累计的系统误差将成为精益作战的羁绊,无法达成体系作战要求。因此,新型作战力量必须实施均衡极限训练,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训练要素、环节的战斗力效能,这对实现精益作战具有重要作用。

管控新型作战力量训练风险。我军经过多年的实战化训练,新型作战力量逐渐告别了“不敢用、不会用”的萌芽时期,极限训练也初现端倪。但当前新型作战力量极限训练大多处于摸索验证阶段,还缺乏完善的全周期极限训练规划,训练过程中仍存在着随机性,缺少可操作的极限训练风险管控机制。新型作战力量存在装备科技含量高、应用领域新、保障要求严、使用经验少等特点,与传统作战力量相比,更容易存在训练安全隐患。由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一些单位难免存在着“危不施训、险不用兵”等消极保安全问题。实践表明,实施极限训练并不可怕,缺失管控训练风险的自信心才是最可怕的。自信心是今后能打胜仗的心理重心,重心不稳,打仗很难有胜算。新型作战力量的使命任务要求其必须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新型作战力量常态化实施均衡极限训练,必须把增强管控训练风险当成今后的重要工作,这既能获得力量运用的丰富经验,又能极大增强管控训练风险能力。

新型作战力量均衡极限训练的实践方法

探索均衡极限训练路径。新型作战力量均衡极限训练属于创新探索运用,是在长时间、大规模综合军事训练基础上所进行的针对性重点突破。在日常训练中,如若不能掌握各训练要素的关系、平衡调控各要素功能,就不能取得极限训练效果。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均衡极限训练路径,以此作为开展均衡极限训练的发端。开展均衡极限训练需要平衡、协调各方面的要素与环节,搞好均衡极限训练长远规划,集中力量进行协作攻关,健全均衡极限训练检验评估的方法手段和标准体系,及时跟踪问效,建立奖惩激励制度,以此树立鲜明的均衡极限训练导向。

验证均衡极限训练成效。新型作战力量均衡极限训练是充分发挥作战团队、武器装备及作战体系的全时空、全要素、全过程最大限度效能的军事运用,作战团队与武器装备的效能均在作战体系的全面支撑下得以激发、挖掘出来。因此,在作战体系支撑下,如何拓展与深化个体或局部的能力指标,构建新型作战力量均衡极限训练的指标体系,对验证均衡极限训练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对新型作战力量来说,需要研究如何在实战环境中抠精度、打临界、找拐点,如何在战场情报侦察、指挥控制、信火打击等作战流程方面探寻极限强度,从而验证均衡极限训练的成效,提升新型作战力量训练水平。

以工程化思维推进均衡极限训练。新型作战力量要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必须在经过一定积累后,研究如何推广均衡极限训练技能。在这方面需要根据工程化的工作理念,采用精细化的方法,确定均衡极限训练的内容与程序,实现全要素、分层次逐步集成,建立可以大规模应用复制的标准规范。当前的军事训练标准规范虽对提升战斗力具有示范作用,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难复制的弊端,粗放式训练方式仍然存在。如某些新型作战力量的精度与临界训练还没有确定标准规范;训练指标多存在单一的硬杠杠,缺乏能够体现突破极限的、合理的训练指标区间;应用大数据技术实施精益训练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工程化均衡极限训练程序,构建精细化的军事运用标准规范,建立完善的均衡极限训练流程。只有这样,新型作战力量才可大范围形成战斗力。(刘 阳 李 铮 常志强)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第81集团军某旅引导官兵在重温历史… 空军聚焦能打胜仗培养飞行人才 锻… 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重庆市巴南区人武部检查注重实效 … 纸短情长稳“后方”:坚强“军嫂”… 记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侦察营营长李… 许平平:追求不“平”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