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我军飞行员:首赴西太遭外军机抵近挑衅仅距离10米
发布时间:2017-02-13 10:57 | 来源:新浪


 

  2016年7月15日,中国空军公开发布了一张颇具爆炸力的照片一架涂装中国空军标志的轰-6K飞机,正在飞越黄岩岛上空,照片一经公开发布,立即抢占各大媒体头条,被众多网友转发点赞,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名叫刘锐,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特级飞行员。

  刘锐:看到了泻湖一样的环形岛礁,我们的黄岩岛,非常兴奋,我当时突然有一个想法,既然我们来了,我为什么不能用我的相机,让我们的轰-6K,让我们的黄岩岛,在一个画面出现。

  照片记录了刘锐他们南海战巡的瞬间,这一瞬间标志着中国军队有能力对南海实现有效管控,标志着中国空军,为维护国家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迈出实质性步伐,从2012年开始,我国空军对南海的战巡已成常态。

  记者:什么叫战巡?

  刘锐:战巡就是南海,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这一片海区,我们军队去巡航。

  记者:这是一种宣示。

  刘锐:彰显我们的军事实力存在。

  记者:这是我们的地方。

  刘锐:向周围国家,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中国军队的军事实力存在,这是我们的领海。

  记者:以前有飞机、战机抵达过吗?

  刘锐:以前没有,没有抵达过这么远。

  记者:你第一次抵达的时候,当你完成这么一个国家使命,军事任务的时候,你心里什么感觉?

  刘锐:那种感觉真的很荣耀、很自豪,这么一件事情,以前新闻里头也经常说。这是我们世世代代,我们中国人栖息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领海、领地,经常听,经常说。但是真正当你去履行,这么一个使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中华民族,这么一个使命性的东西,能够交到你的个人身上,那时候你的内心当中的,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你会觉得,我原来在做一件这么神圣的事情。

  刘锐驾驶的轰-6K,有着“战神”之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中远程轰炸机,信息化程度高,具备远程奔袭、大区域巡逻、防区外打击能力,是中国空军向战略空军转型的标志性装备之一。

  记者: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刘锐:你会很强烈的归属感,一看到它,这就是我们国家的,这是我的家,我来干什么我就是来捍卫它的,我就是来守卫它的,心里就是这种感觉。你不是作为一个观光者,如果说从这种欣赏的角度上来说美极了,但是当你带着我这个身份,到这个地方来的时候,在这个美极了,更高一个层次的是,我在这里干什么,我要去干什么,我在这里就是捍卫,这是我们的国土,我们的领海,我要去捍卫它,我现在在这里,就是我的实力在这里,你们谁也不要觊觎它的存在。

  记者:刘锐这个飞机,你最长飞了多久?

  刘锐:最长飞了将近10个小时。

  记者:那这10个小时,你就要在飞机上吃、喝。

  刘锐:对。

  记者:如果你要是吃东西的时候,谁在开飞机,副驾?

  刘锐:我们俩就会沟通一下。

  记者:交替。

  刘锐:交替,你接操纵, 我来吃,我接操纵, 你来吃。

  作为目前轰-6战略轰炸机的最新改型,轰-6K的看家本领是长途奔袭和远程精确打击,最大航程数千公里,飞行速度快,飞行时间长,这意味着“战神”的驾驭者们,要具备超强的耐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记者:这10个小时作为空军的飞行员,会像坐客机那么舒服吗?

  刘锐:这个跟民航客机那种沙发式的座椅,肯定是差了很多,因为它本身是从作战的角度,来设计和考虑的,再一个本身弹射座椅,我们坐在这上面,安全带我们的保险带,必须要按规矩,按要求,要系紧,系好。

  记者:你从坐在这儿就不能离开了,从上机到下机?

  刘锐:不但不能离开座椅,而且是必须要保证一个正确的坐姿才可以,你才能够保证你在特殊情况下,你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离机。

  记者:你想想坐客机,坐十几个小时坐在那不动,都受不了,更何况你们这是全神贯注。

  刘锐:全神贯注,可能好一点,全神贯注感觉时间过得快一点。感觉时间过得快一点,可能要好受一点。

  刘锐,今年38岁,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在一个军用机场旁长大,飞行梦就此萌芽。高中毕业他考入长春飞行学院,那时他的理想是驾驶着歼击机自由翱翔在蓝天之上。

  记者:你为什么就认准了想飞歼击机?

  刘锐:我觉得这个飞机,在空中自由度更大一些,在上面我可以随心所欲,我可以飞我想飞的任何一些动作。

  记者:当时在你去考飞行学院的时候,那个轰炸机跟歼击机相比,它不如歼击机这种灵活。

  刘锐:机身本身也很庞大,它也不可能像歼击机这么轻身如燕,在空中可以自由翱翔,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想飞多帅的动作飞多帅的动作。可能都飞不出来,当时也就这么简单的认识。

  记者:你是从耍帅、耍酷的角度去想的。

  刘锐:对,就是想耍帅、耍酷,那时候年轻也是这么一个心态。

  然而,出于对飞行安全的考虑,刘锐的父亲坚决反对儿子开飞机,临近分配专业的时候,他强烈要求把儿子能分配到后勤保障部门。为此,刘锐和父亲僵持不下,最终在母亲的劝说下,父子各退一步,达成了飞轰炸机的共识。在哈尔滨飞行学院再进行几年专业学习之后,刘锐被分配了基层作战部队。当时,轰-6K尚未装备部队,刘锐飞的是轰-6老型战机。

  刘锐:这种差距非常大,在飞行学院里头,我那时候的目标没有想别的,就是飞出来。当我飞出来以后,下到部队一看轰-6飞机,对它的这种理论学习,包括上飞机实际操纵以后,心里头的落差感非常大。

  记者:你觉得它太落后了是吗?

  刘锐:对,感觉到它的作战平台,它的作战样式,还是停留在比较远久的作战方式上面。

  记者:别人飞更先进的,你分到这个部队,你就只能飞这样的一个性能的飞机。

  刘锐:对,我特别担心一件事情,飞行员每年有一次疗养,我担心疗养的时候,碰到我原来的同学,原来在长春飞行学院的同学。

  记者:他们飞着比你性能更棒的。

  刘锐:对,他们飞着性能更棒的飞机,我觉得那时候,我很难去面对他们,我觉得特别担心这种状况发生,我老担心每一次疗养的时候,担心碰到同学。

  驾驶着轰-6,刘锐也时刻关注着战斗机机型的发展动态,2009年,刘锐感觉自己的机遇来了,他偶然见到了尚处于研发阶段的轰-6K。

  刘锐:实际上轰-6K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实际上我刚毕业的时候,我听说这么一个东西,但是没有见过,仅仅是听说。直到2009年一次我去,去搞复杂电子对抗飞行,去那里的时候飞机落地,在滑行过程中,在停机坪的旁边,余光看到了那架飞机,跟我在网上所了解的有点儿相似,一看果然就是那个轰-6K,看机翼下有六个外挂点,机身机头完全改变了,这就是我一直梦想中,想象中那个轰炸机的样子。当时特别兴奋,等我把飞机停稳以后,我下来我就跟大巴车的班长,我就跟他说,我说我能不能走那边,走那个停机坪,我过一下,他说可以,开车过去,过去就看到那个轰-6K,看了心里特别兴奋,我就跑过去,跟当时工厂的维护人员,我就跟他们说,我说我是谁谁谁,我想干一些什么,他一听那行吧,你上来看一看。

  记者:等于你第一次,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登上了别人的飞机。

  刘锐:对,整个看了以后下来,心里那种开心的感觉,我不好去表达了,后来我记得,我第三天开始飞行的时候,刚好那个飞机跟我们一起飞,我们就跟着它一起滑行,去看它,近距离去观察它,然后看它的起飞,看它的飞机那种起飞姿态,因为毕竟内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点东西来的,从内心当中特别关注,特别羡慕。

  记者:羡慕。

  刘锐:但是没有想到,能有机会那么早去改它,当时想什么时候才能改得上,什么时候能飞得上,但是仅仅是作为心目中的一个憧憬。

  让刘锐更没想到的是,在一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他所在部队就有5人被选定成为轰-6K的首批飞行员,包括时任的师长、团长、副团长、训练科长,还有刘锐,这个当时最年轻的大队长。为了尽快完成新机改装形成战斗力,他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1600多个性能数据,100多张座舱图,四大本2000多页使用手册熟记于心,并记下了20000多字的学习笔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改装理论考核。之后,刘锐成为轰-6K首批机长、教员,带领团队先后验证完成了轰-6K首次夜间编队,首次实弹炸射,首次远航巡航等作战科目,直至2012年开展南海战巡。2015年3月30日,在很多人眼中是注定载入中国空军史册一天。这一天,刘锐和战友驾驶轰-6K飞跃巴士海峡,首次奔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

  记者:你们的目标是什么?那一次任务?

  刘锐:我们的目标。

  记者:那是公海。

  刘锐:是公海,公海既然你们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我们作为这么一个大国,而且体量这么大。随着我们国家这种经济实力,我们的利益也在发展,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发展利益。

  记者:但是刘锐你知道虽然是公海,但是是别的国家长期的利益存在所在地的时候,要带着一种什么心态出去,要带着一种什么准备出去?

  刘锐:这种准备我们要突破它,要让人家感受到我们也能来,你们能来,首先你要有底气,我们的底气从哪儿来,我们的底气,就是要从我们的能力上面。

  记者:实力。

  刘锐:我们的实力能力,我们的准备,我们真真正正,能不能展现出来这种东西,你没有实力,你过来的话,你还自己属于那种缩头缩脚的,过来以后人家首先从内心中压制住了你。

  记者:但是飞行员的这种心理,在飞行中外人能看得出来吗?你比如说你的这种自信,你的这种很舒展,而不是缩手缩脚,你在飞行的过程中,外军能够感受得到吗?

  刘锐:非常能够感受得到,因为我们第一次去,他们不适应,飞机全过来了,地面的、海上的、空中的,所有的作战平台,雷达都看着你。

  当天刘锐他们远赴西太平洋远海训练的,是两架轰-6K战机编组。当刘锐他们驾驶的轰-6K战机第一次出现在西太平洋这片陌生海域时,外军的飞机迅速围了过来。

  记者:包围了你的飞机,还是把这个编组都包围了?

  刘锐:当时我们是两架飞机,但是有一定间隔,我们团长他是第一架,我在第二架,当时也有飞机过去,抵近,对他们进行查证,我们这架飞机,当时来了两架飞机,当时飞得很近。

  记者:有多近?

  刘锐:最近的也就是不到10米,贴到我边上,贴到我边上以后。

  记者:你能看得到,那个飞机驾驶舱里面的飞行员吗?

  刘锐:脸都能看得清楚。

  记者:那个时候在空中,你们要进行所谓的认证的话,这个东西怎么进行?

  刘锐:从他们的角度,他们就过来,首先查证你是什么飞机。

  记者:为什么这是公海,他们还要查证你是谁?

  刘锐:他觉得他就是主人了,你知道吗。

  记者:所以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你们先要克服,这是公海,当他这么近,要查证你的时候,你怎么反应?

  刘锐:我也对他进行查证,我们也把我们的设备对向他了,对向他以后,我们的航行方向,我们的飞行方向一度也不能变,为什么,不是我害怕不能变,我是告诉他,我现在干什么,我还要继续干什么,你过来查证,不可能改变我要进行的,既定的军事任务。

  记者:要表达这么丰富内容的东西,用什么跟他说?

  刘锐:我们有我们的规矩和原则,空中相遇以后,在什么样的间隔距离上面,我们该干什么,当他达到一个什么间隔距离,冒犯到我了以后,我会用一种什么方式,比如说我语音警告他,驱离他,如果他还不听劝阻的话,他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动作的话,我们就会采取同样的这种反制方法。

  记者:有眼神的接触吗?

  刘锐:有啊。你盯着我,我盯着你,你瞪着我,我瞪着你。完了他把机翼一掀起来,下面挂着空空导弹,意思就告诉你。

  记者:我有什么。

  刘锐:我是带了武器来的。

  记者:人是有情绪的,当你看到这一系列举动的时候,当时你的情绪是什么?

  刘锐:我的情绪,你来,再靠近一点,我本身自己不具备攻击能力,但我告诉你,拼刺刀咱们中国空军,我们中国飞行员是谁也不怕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更是飞行员的心理。

  记者:这个很有意思,亮肚皮,让你看他有什么东西。

  刘锐:对。

  记者:这是一种通用的语言,还是说因为他有了非常优秀的武器,他故意这样做。

  刘锐:这个是一种俗称的,但是从飞行的这种规则上面,还是没有的,这就是飞行员的,一种自我的展示炫耀。

  记者:他会冒犯你吗?你感觉。

  刘锐:我觉得非常冒犯我,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他冒犯我。

  记者:他怎么冒犯你了?这个动作。

  刘锐:他在向我展示他的肌肉知道吗,从我内心来说,我是非常不平静的,我觉得你这是在向我挑衅,但是虽说他这是个人的一些行为,他也没有违规,因为他确实没有向你做危险动作,他只是在炫耀而已,我内心中情绪上面,肯定还是有点那个,不认输,我不可能比你差,我为什么比你差,对不对。这种心理状态,但是我当时又不能做些什么,因为都没有违规,但我这次能向你,展示出的东西是什么,我的语言从哪里展示出来,我现在还得继续深入,我告诉你,我该怎么飞,还怎么飞,我的任务该怎么飞,怎么飞。

  未知海域,未知态势,未知空情,刘锐他们驾驶轰-6k第一次出现在西太平洋上空,并没有被外军飞机的挑衅所干扰,继续飞赴此次训练指定的空域。

  记者:这种并行持续了多久?

  刘锐:将近有八分钟。

  记者:八分钟,这八分钟都发生什么了?就是这样?

  刘锐:就是这样。

  记者:它实际上是一种较量。

  刘锐:对峙,两个人这么并肩飞行。

  记者:最后谁先离开的?

  刘锐:他们先走的。

  记者:为什么他们先走?

  刘锐:一个是到了一个识别的边缘,再一个他觉得可能也是一种观察以后,适应了,他们查证任务完成了,就撤离了。

  记者:你没有因为他的存在,改变你一丝一毫,你的任务方向?

  刘锐:没有,一丝一毫都没有。

  最终,刘锐他们按时到达此次远海训练指定空域,完成任务顺利返航。2015年3月30号的这次飞行,被外电评论为“中国空军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之举”,在这之后,中国空军多型战机多次飞往西太平洋,进一步锤炼远海体系作战能力,形成了常态化的训练体系。

  记者:当你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所谓认证,你后来再去,他们还会这么做吗?

  刘锐:后来他们就远远看着了。

  记者:什么叫远远地?

  刘锐:远远地可能就是,你目视无法判断,一开始那就是地面、空中、海上,所有的作战平台全盯着你,从我们的态势画面上面,满屏被他们霸屏了,我们飞机上面有态势显示,我们空中周边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有些什么样的飞机,有些什么样的舰船,有些什么样的雷达。在什么地方都有,都显示了,但当我们逐渐常态化出去以后,当我们成体系出去以后,你会发现这种变化很快,逐渐、逐渐少了,逐渐、逐渐。从一开始有查证的飞机,到距离可能就是能够目视判断,到后来目视判断不了了,到后来只能从我们态势画面一看,两三百公里以外了,尤其是海上和地面的那些警戒雷达,他们就不像以前,全照着你,全看着你,现在不会了。

  记者:他们对我们的这种军事存在,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刘锐:已经习以为常。

  记者: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

  刘锐:这种变化意味着,我们的实力在飞速提升,我们的这种作战能力,在飞速提升,我们的军事实力能力,在飞速提升,到达的区域在逐渐扩大,他们适应这种常态了。

  记者:承认这种存在?

  刘锐:对,承认这种实力存在。

  记者:其实实力都是可以妥协的,不是说一成不变的,如果你要说公平的话,什么是公平,它一个东太平洋国家,它把实力已经到了,西太平洋的这个地方,到我们的这个家门口,但是我们一出去碰到的是他们,感觉还冒犯了他们,是吧,其实这就是不公平,那怎么办?

  刘锐:那就要靠实力说话了,实力在哪儿?实力是在军事。我们军事强大了,实力就强大了。

  现在,无论是中国空军的南海战巡,还是西太平洋远海训练,都已经实现了常态化。2016年9月,刘锐再度出航,飞向远海的距离刷新纪录,为空军部队常态化开展远海训练积累了宝贵经验。

  记者:当时你父亲让你飞轰-6,是因为它相对安全。但是事实上,你做了这么多年的轰炸机飞行员,你父亲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轰炸机的危险系数,一点都不低,你有没有告诉他?

  刘锐:他现在知道了,在电视上了解到我们这些任务,每天在做些什么。

  记者:他为你感到害怕还是为你感到自豪?

  刘锐:感到自豪,但是感到自豪,电话、短信最后几句话,就是一句话,爸爸不强求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但是你要记住一句话,平平安安的。

  记者:但是我听过,我也看过相关的资料,飞行员尤其是空军飞行员,他的安全系数是低的,危险系数是很高的。甚至在战争时期,每一次升空可能都意味着,有可能不再回来,我不知道你对于你的职业危险性的理解,是什么样的?

  刘锐:我觉得各行各业都有危险性,我们从飞行的角度上来说,从我们理解的角度上来说,危险系数肯定很高,但是我觉得这种危险是可控的。但是战争这一方面,那就不好说了,因为战争毕竟它是一种对抗性在里面。

  记者:但是你理解,你现在这种日常的战巡,是一种处于战争状态吗?你心理上的紧张程度来说。刘锐:我觉得不是紧张,而是让自己有一个状态,什么状态,就是作战的状态,你随时保持一个,作战战备的心理状态,去完成一个战线任务。我觉得那就相当于,在训练中准备打仗,在打仗过程中去训练。保证这一种心态以后,当你面对需要去作战的时候,你的心态就更平和。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第81集团军某旅引导官兵在重温历史… 空军聚焦能打胜仗培养飞行人才 锻… 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重庆市巴南区人武部检查注重实效 … 纸短情长稳“后方”:坚强“军嫂”… 记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侦察营营长李… 许平平:追求不“平”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