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称“疯狗”的美国新防长马蒂斯先后访问韩国和日本。不出意料,会谈中提及的“萨德”问题、钓鱼岛和南海问题,都跟中国有关。这不,马蒂斯刚走,中国的海警船就去钓鱼岛那边巡航了一圈。
不过,这次马蒂斯的表态,感觉“鹰派”的强硬作风并不明显,这让不少人略有“失望”。那边特朗普一个劲地挑衅中国,这边新防长出访却刻意放低对挑战中国的声调。这怎么回事?
俗话说,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还是要从内说起。
糟心事
特朗普上台前后,中国国内围绕其政策走向有诸多讨论,一些学者也断言特朗普即将对华“下手”。但岛叔想要说的是,作为一国领导人,他“想要”推行何种政策,是一回事;他“能够”推行何种政策,又是另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对于一国领导人而言,“权力”永远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
而在当前,获得和巩固权力,才是特朗普的首要任务。
特朗普上台后的局面,大家也都看到了:他的内阁班子至今尚未得到国会批准;他的“三把火”引发了社会对立面的强烈反应;更重要的是,从特朗普在移民禁令等问题上与美国传统政权体系(包括行政、司法甚至是立法)的过招来看,他明显遭遇旧有体系“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局面,正所谓“政令不出南草坪”,“提案不过国会山”。
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很有可能(而且似乎正在)走上一条踢开两党建制派“闹革命”的道路。
有不少人很好奇,特朗普上台后,是不是还会坚持“推特治国”?岛叔的回答很清楚:“是!”
这绝不仅仅是公关层面的问题。“
推特治国”的本质是什么?是绕开美国原有的宣传系统(及其背后的控制者),将政治路线直接推及基层民众,用中国的老话说,这是在发动群众。也只有在社交媒体时代,才给了特朗普这种可能性。
如果岛友能够认可上述分析,接下来的问题给人很多想象空间:一个大国领导人,认为自己的国家走在错误道路上,因此要在意识形态、行政体系、内外政策上做出重大变革,但又面临整个官僚体系的掣肘——这时,他会怎么做?
方法
答案有很多,但肯定包括两条:第一,发动群众;第二,依仗亲信。就后者而言,特朗普已经开列了一个清单:军队、金融集团、能源集团、建筑业集团……
军队和金融集团自不必说,特朗普的班子已经被指为“华尔街和将军们的内阁”。而后两者在特朗普的政策选项中显然排在优先次序,这里仅举两个例子。
其一,重启石油管道项目。特朗普上任后,第一时间重启了“拱心石”和达科他两条石油管道,两条管道总造价超过百亿美元,建成后可将加拿大原油纵贯美国中部,一路送至德克萨斯。
这既是能源集团的胜利,也是建筑集团的胜利。而这两条管道,正是在奥巴马任期内被中止的。
其二,“修墙”。美墨边境墙的造价预计在4500亿美元。对任何建筑商而言,这都将是一块大蛋糕。特朗普正在敲诈墨西哥方面提供经费,即使这一企图落空,特朗普也很可能会将其他领域的预算抽来,补上这一空间。
而且,这两项政策还是特朗普回馈支持者的好办法:两条石油管道地处美国中部及南部,涉及达科他、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德克萨斯等州,这些地方也都是特朗普此次大选的胜利州。两条管道可新增2.8万个就业机会,在地广人稀的中部,其政治影响可知。至于美墨边境墙,其总长度的几乎一半(这也意味着近半数工程经费)亦都在德克萨斯境内。可以看出,特朗普明显是在为四年以后做准备。
当然,民主党早已看穿了一切,他们强烈反对这两个项目——这反对和掣肘,也绝不仅仅是因为移民或环保等“政治正确”因素,也是为了阻击四年后的特朗普。
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特朗普首先要巩固基本权力,解决“政令不出白宫”的问题。此后,才谈得上真正实施其更加宏观的内外政策。
心思
了解了特朗普,就可以说说马蒂斯的韩日之旅了。
马蒂斯先到了韩国。在韩期间,他与韩方确认了“萨德”系统部署一事,并协商了春季两场军演事宜。这并没有超出此前美韩军事合作的范畴。而且从美方看来,美韩关系的首要议题,恐怕是今年的韩国大选。“萨德”等具体问题,都要到韩国国内政争告一段落后,才能具体落实。
此后他到访日本。在与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的会谈中,他再次确认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官方立场,即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不过,他的表态也没啥新意。
同时,美国又一次确认了对日本的“核保护伞”,这些表态更像是让日本政府吃颗“定心丸”,对内也好有个交代。
马蒂斯访日的奥妙之处,在于对南海问题的表态。要知道,在奥巴马任上,南海可是搅得沸沸扬扬。特朗普新政府怎么接手这个政治遗产?
马蒂斯明确表示了,南海问题要更多地交由外交渠道解决。他在记者会上也明确说:“我们并不认为有在南海采取任何过激军事行动(dramatic military move)的必要。”
当然,稻田的反应也很敏锐。她这样说:支持美国“维持海洋秩序”的行动,并确认将联合通过“能力建设支援”加强介入南海事务。这一表态颇具解读意味:就是说,日本还会继续介入南海事务,只不过,会通过对南海地区当事国的军事和准军事援助,加强其对抗中国的能力。
稻田的话,好像是马蒂斯表态的注脚。
美国“不搞过激军事行动”,可日本还可以继续暗地里唆使对抗啊。这是“唱双簧”的外交辞令,咱们可得看清楚。
不过,日本的行动还需要寻找代理人。在菲律宾政治转向、“南海仲裁案”风波告一段落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是否仍甘为美日“马前卒”、全力对抗中国?这恐怕不是日本一厢情愿的事。
如果我们纵向比较,稻田居然未再提及日方要以实际行动支持美方南海行动。而就在去年9月中旬,日本还押宝希拉里胜选,期盼美国来点“重返亚太”的加强版,所以在稻田访问华盛顿时,明确说要派自卫队舰艇到南海参加“联合训练巡航”。一前一后的言辞变化,折射了丰富的政策意味。
看到这里,岛友们应该能够明白:美国国内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相对于这一变化的量级而言,马蒂斯的这次访问只是一次“走访”,求稳和收缩的战略表态,更多折射了特朗普新政府尚处在“安内期”。
当然,美方未在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并不意味着美国对中国释放善意。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战略,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对中国来说,要抓住这个“空窗”的机遇期。还是那句话:平等对话的前提,是自身要足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