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5月23日电(记者朱俊清)首届香港昆虫论坛23日在香港大学开幕,来自国内外16家科研机构的近60名学者将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分享昆虫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和新应用,力求推动香港各界对昆虫分类和保育的关注,促进香港与内地在昆虫研究领域的交流。
活动由香港大学、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主办,以“昆虫多样性:现在与未来”为主题,吸引了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以及英国、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昆虫专家的关注,遴选出32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白明是此次活动的筹划人之一。他说,中科院与香港科研界建立了紧密联系,双方致力于深化两地科技合作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论坛将为筹建依托中科院动物所与香港大学的新联合实验室奠定基础。
据介绍,2017年香港特区政府设立了香港甲虫多样性评估专项,白明为主持人。按照计划,该项目每年在香港开展一个月的野外定点采集工作,最终基本摸清香港甲虫的本底信息,形成香港甲虫志书和图鉴、香港甲虫在线网站、香港甲虫智能辨识系统等成果。2019年度野外调查于4月30日至5月28日期间在大屿山进行。此外,5月5日,中科院团队还与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合作举办了公众科普讲座,吸引了大批观众到场聆听。
另一位活动筹划人、香港大学教授伯努瓦·杰娜德表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应该受到更大的重视。作为香港为数不多的几位昆虫学教授之一,他一直致力于昆虫学在香港的发展,并积极推动筹建联合实验室。
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主任叶彦在论坛上介绍了香港生物多样性保育方面的政策,以及香港特区政府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推动科研方面的工作。她介绍,由于种种原因,香港甲虫缺乏系统性研究,渔护署甲虫组成立初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直到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香港甲虫的研究才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