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3月2日讯 值中国与阿根廷建交50周年纪念之际,3月1日上午,《穿越中国的10134公里》(中、西文版)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外文局举行。此次活动也是第五届“中拉文明对话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由朝华出版社社长汪涛主持。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邱小琪出席并致辞。
陆彩荣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与阿根廷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具有高度的互补性,近年来在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成果丰硕。中国外文局长期面向拉丁美洲开展文化交流,多年来形成集出版发行、媒体传播、人文交流等于一体,图书、期刊、网络全覆盖的业务体系。2月6日,习近平主席与费尔南德斯总统举行了会晤,一致同意将加强交流合作,开辟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下一个辉煌50年。这给予中国外文局和所从事的国际传播工作重要的激励与指引。
牛望道在致辞中指出,《穿越中国的10134公里》一书极佳地诠释了中阿两国人民之间跨越距离阻隔、语言障碍和跨越文化差异的深情厚谊,也彰显了中阿两国继续加深理解互信的巨大潜力。以古斯塔沃·伍为代表的前往阿根廷的中国移民后裔,体现了中阿文化之间的真正融合,双方有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观。他同时呼吁相关机构不断加深与阿根廷同业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出更多反映中阿合作交流的成果。
邱小琪在致辞中指出,中阿两国既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又是合作共赢的好伙伴。两国人民跨越万水千山、相知相守、携手共进,人文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阿人文交流进一步深化,体现在语言、饮食、艺术、体育等方方面面。他呼吁古斯塔沃·伍和更多的作者,以真情实感创作著书,致力于增进中阿人民友谊。邱小琪对于牛望道出任驻华大使以来在中国广泛行访表示钦佩,对中国外文局的国际传播工作表示赞赏,希望外文局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开辟拉美事业新篇章。同时提议各方充分运用多媒体平台与新媒体资源,以灵活新颖的交流方式,进一步拉近中阿民心距离。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王育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出席并发言。
王育宁表示,长期以来中阿两国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文明互鉴和人文交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应更好发挥智库在对话合作、知识分享、青年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中阿对话交流平台,加强中阿智库合作研究,推动中阿青年互学互鉴,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青春力量。
高程指出,本世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拉关系迅速发展,呈现出拉美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人文交流在中拉关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的“两高”特点。阿根廷是中国对拉外交中最具标杆性意义的国家。加强中阿人文交流乃至构建中阿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不仅有利于夯实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民意基础、为中阿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更将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带动中国同整个拉美地区的人文交流。
本书作者、阿根廷知名媒体人古斯塔沃·伍,阿根廷生产发展部中国事务协调员圣地亚哥·布斯泰洛,本书译者、新华社记者朱婉君,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出版中心主任费尔南达·潘平通过视频进行发言。
古斯塔沃·伍结合个人在华的“寻根”之旅,介绍了《穿越中国的10134公里》一书的创作背景,分享了其在阿根廷创办《当代》杂志、长期从事中阿主题图书创作与出版的丰富经历与心路历程,表达了希望借此长期助力推动中阿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真挚意愿。
圣地亚哥·布斯泰洛则表示,本书的出版堪称中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在中阿关系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两国民间交流仍有巨大进步空间。面对新冠疫情的不断蔓延,中阿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应对全球性的危机。
朱婉君表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五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不但是作者解答身份困惑、寻找人生密码的记录,也为中国读者通过海外华人华裔、阿根廷读者通过本国人视角去探索、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费尔南达·潘平表示,本书的出版为阿根廷乃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华人后裔思考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了更广泛的思想资源和讨论空间,很好地展示了拉丁美洲典型的移民家庭的强大韧性和对身份认同的传承与坚守,强调了中阿之间存在着多元联系的可能性,以及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挖掘、展示和强化这些联系的必要性。
阿根廷仟雨出版社社长吉列尔莫·布拉沃出席活动,并与朝华出版社社长汪涛签署《穿越中国的10134公里》西班牙文版版权合作协议。
邱小琪、陆彩荣分别向高程、牛望道赠送《穿越中国的10134公里》(中、西文版)新书。
中国外文局国际合作部主任刘双燕、阿根廷驻华大使馆文化公使马克西米利亚诺·阿拉尼斯、阿根廷驻华使馆中秘欧占明、外交部拉美司主管处副处长曹力等随同出席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