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吉栋介绍刺梨产业发展情况(中国网记者 谢荣宇 摄)
中国网7月12日讯(记者 谢荣宇)“北盘江来北盘江,勤劳儿女响当当。热火朝天种刺梨,致富不忘党中央。”“小菜园来小菜园,种在房后和屋前。管护刺梨回家转,现扯蔬菜把汤煎。”——这两首小诗来自于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村的老支书邓吉栋之手,他为这种带领当地脱贫致富的“黄金果”,已经写了50首小诗。
刺梨园航拍(图片来源 洪绍乾 摄)
7月10日下午,“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生态文明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邓吉栋所在的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村,观摩走访村子里的刺梨园,了解当地村民通过种植刺梨涵养生态、脱贫致富的情况。
野钟乡刺梨园标识牌(中国网记者 谢荣宇 摄)
“种植刺梨是国家的扶贫政策,我们的收入从五年前的一年四五千,增长到了一年五六万。既不花多大的代价,又有客观的收入增长,我们感到很高兴和幸福!”邓吉栋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到,“我当了18年的村支书,又是49年党龄的老党员,现在碰上这么好的政策,党的恩情不能忘。”
据了解,水城区政府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紧紧抓住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机遇,以科技为支持,切实将被誉为“有态度有情怀的山果”的刺梨,培育发展成为当地支柱性农业产业,大力推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让刺梨产业真正造福一方人民,成为引领脱贫致富幸福路的“幸福果”。
刺梨果实(中国网记者 谢荣宇 摄)
刺梨园果农在劳作(中国网记者 谢荣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