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4月25日 星期日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李少红:把角色放在宋画中,不违和才算合格
发布时间:2021-04-22 11:29 | 来源:新京报


  《大宋宫词》中体现了宋代女性服装材质软、光亮柔和的特点。

  除了帽子,宋代男性的腰带同样强调自然、舒适。往常,古装剧中的腰带大多像京剧的腰封一样,扎在正中间,给演员勒出来一个腰身。但据李少红观察,宋画里所有男性的腰带都是与身材贴合的,布料软,扎起来后可兜着肚子,舒服且得体。最终设计的腰带不仅好看,而且每个演员戴着也很舒服,“饰演寇准的梁冠华老师也觉得这是他最舒服的一次,因为他的肚子有地儿搁,不用勒着了。”

  宋代老百姓中最常佩戴的休闲打扮为“幞头”。用一块软裹巾,固定住一角,把头发一扎,自己就可以操作。而后来影视作品为了减少造型难度,大多采用现成的“硬幞头”。李少红为了还原真实的幞头,让化妆组所有工作人员学习扎幞头。从一开始40分钟扎一个,到后来10分钟扎一个。剧中男性从群众演员到主角,只要是朝堂之外的戏份,幞头全部是化妆组用手工扎成的。

  服饰、文化,作为宋代生活链条中最能体现其美学的环节,城市社会的逐步开放、经济的繁荣、文人辈出,都造就了其细腻风雅的时代特色,同样,这也是李少红在《大宋宫词》中最彰显其自我对美学理解的部分。

  戏剧文化

  用膳有丝竹,待客先点茶

  “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相国寺内品果博鱼。金明池畔填词吟诗,白矾楼头宴饮听琴”。宋代不仅在精神上享有个人自由,在散漫精致的生活享乐方面也颇为讲究。社会繁荣,市井兴起,宵禁制度取消,加之文人雅客成为主流群体,都催生了各类饶有兴致的文化活动。

  例如宋代的茶文化,大多时候比吃饭还讲究。例如《大宋宫词》中,刘娥在秦王府做侍女期间,她的点茶技艺得到秦王的认可,被指定在书房点茶。秦王妃见状,特意来和刘娥学习点茶手艺,却意在试探她进府的目的。

  李少红称,《大宋宫词》中所有与茶相关的器具、动作、礼仪,都一一参考了宋代与茶相关的绘画,例如宋代刘松年绘制的《斗茶图》等。在宋画中,茶具摆设方法、大大小小的器具模样,都描摹得非常清晰。例如宋人点茶时使用的器具是像小扫帚一样的茶筅,由一精细切割而成的竹块制作而成,用以调搅粉末茶。如今日本的“抹茶”就是由宋代的茶文化兴盛而来。“茶在宋代的生活起居里是很典型的交流形式,而非一种表演。”

  也正因如此,《大宋宫词》不少日常场景中,都将宋代的茶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例如,宋真宗派潘良出战大辽,寇准急忙请刘娥出面劝其收回成命。刘娥听罢却请离侍女,自己不紧不慢地为寇准亲自点茶,并点明在事件中的态度。“比如有一些官僚家里会有专门的侍女点茶,这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层级。家里来客人,很多女主人都会亲自来点茶,这代表她的款待。”李少红说。

  而在剧的尾声,扶持刘娥一生的苏义简被判入牢狱,暮年的刘娥去见他最后一面时,为他点了一碗茶。在李少红看来,随着宋代的茶文化越来越仪式化,工具和流程都变得专业,它逐渐演变成一个可被欣赏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彼此情感的表达。“我们要把这些宋代的文化、美学都融入到戏剧里面。”

  戏剧服饰

  化妆组练就10分钟扎出幞头

  宋代服饰,是影视作品对宋代美学最直观的呈现。其原因不外乎,其一,宋代对礼服制度极为看重。沈从文曾在《古人的文化》一书中描述:“衣带的等级就有二十八种之多。黄袍成了帝王的专用品,其他任何人都不许穿,穿了就算犯罪。规定的官服,有各种不同花色。每遇大朝会或重要节日,王公大臣们必须按照各自的品级,穿上各种锦袍。”其二,服饰也是现代对历史最易追溯、效仿的部分。

  在李少红总结中,宋代服饰有诸多特点,较易理解的是“随人”。宋代是人文化、社会化共同发展的朝代,个体相对自由且张扬,尤其在服饰上更可彰显该特点。例如,宋代官员上朝时,冠冕两端通常有细且长的翅,加起来有一尺左右;且翅不能歪,或者一高一低,意味着规矩方圆。但只要离开朝堂,官员则以佩戴纱帽为主,自然,透气,又有型。

  宋代女性的服装同样也以“合身”为最重要的特点。早期宋代的布料以棉和丝为主,材质软,也易勾勒出形体。“所以我们所有的服装都不是支棱着,也没有荧光的,都是丝和布,光亮非常柔和。”女性也有腰带,腰带上通常会佩戴诸多手工刺绣的装饰品。宋画中女性腰带上常佩戴有垂挂的布袋、香囊、如意环;如意环上还镶嵌着一些珠子,既实用,又美观。

  所以在造型的现场,李少红导演跟造型师叶锦添还有美术师宋军讨论最多的是人物,讨论他的生活环境,他可能是什么样,应该是什么样,他的性格是什么样,从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形,然后逐渐帮助演员建立起一个人物的概念,跟演员共同来完成。

  除了服装细节之外,李少红也依照宋代美学之“淡雅”,对宋画中的服饰颜色进行了提炼——大部分为偏素色,花都点缀在边上,纹样也选择了宋代机织可能纺织出来的纹样,抛弃了现代化、复杂、好看,那个时代却做不出来的样式。

  李少红在拍摄《大宋宫词》前,曾制定其造型标准为:把所有人物定妆照放入宋画中,不违和即算合格。“但还是要因人而异。”还原宋代服饰,是宋代美学呈现的重中之重,但衬托剧情与人物特点,是李少红理解中服饰对于戏剧艺术的辅助作用。因此,《大宋宫词》为不同女性人物融入了符合其人物特点的全新服饰设计。例如潘玉姝的大部分服饰偏明亮与浓烈,与宋代淡雅呈现强烈的对比。在李少红看来,演员并非能驾驭所有的颜色,饰演潘玉姝的钱冬旎可以驾驭颜色反差较大、撞色、对比色较强烈的服饰。因为剧中作为武官之女,这个人物性格粗犷直接,此类颜色也吻合她的人物气质。包括郭皇后,也能驾驭比较大的花纹和浓烈的颜色。作为标准封建王朝的女性,被四书五经教育出来的“六宫之主”也应当穿着相对大气端庄,“服饰还是要因人而异。”(记者 张赫)

  专家说

  皇后袆衣用当下工艺无法完全复原

  皇后所穿着的这套礼服,叫做“袆衣”。按舆服制度规定,它是皇后最高等级的礼服,在受册、助祭、朝会等重要礼仪场合才会穿得如此隆重。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礼服的形制,属于上衣下裳,即与袆衣搭配的还有一件类似裙子的下裳。袆衣是深青罗制成的,有华丽的十二行翟鸟纹装饰。衣领、袖口、下摆处以红罗织成云龙。裳裙也是深青色罗,织有六行翟鸟。此外,还有蔽膝、大带、革带、佩绶、袜、舄等诸多配件,与上衣下裳搭配,尽显雍容华贵。大宋皇后的礼服袆衣可谓“稳中求变”,不同时期有审美上的细微变化。比如北宋皇后袆衣的领口、袖口处云龙装饰突出醒目,而到了南宋则更加柔和含蓄。

  皇后头上戴的冠异常华美,叫“龙凤花钗冠”,上面有九龙四凤,还有大小花树各十二束。头冠后如翅膀样的装饰物叫博鬓,行走的时候会微微颤动,富于动感。

  说到皇后的妆容,整体上是白粉敷面,略施朱丹,比较典雅,南薰殿旧藏宋代皇后御容像上反映得比较清楚。若仔细观察图像,不难发现,北宋前中期时皇后的眉毛都比较粗,而晚期徽宗皇后的眉毛却变成了柳叶眉,这大概是和宋徽宗复古的审美有关,他的御容像上亦可见秀气的眉形。

  此外,宋代皇后妆容上比较夸张的当数花钿,所用材料为珍珠。若从南薰殿旧藏宋代皇后御容像来看,宋真宗皇后的面部是没有花钿的,仅是在脸上敷一层紫色面纱,十分独特。其他穿着袆衣的大宋皇后,珍珠花钿一般贴在额头、嘴角、脸颊处,但不同时期珍珠的部位及数量会有所变化。

  《大宋宫词》人物造型在认真考据历史的基础上,对大宋衣冠做了合理适度的还原。由于受到织造技术的限定,剧中服装材料虽不能做到与宋代织物完全一致,但整体艺术效果还是尽量贴近的。宋代女装剪裁技艺在戏服中被加以实践运用,力求在视觉造型上尽可能还原宋风。

  (张玲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美术系教授)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李少红:把角色放在宋画中,不违和… 寻找“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郝蕾演绎“薛宝钗式”悲剧人物 宋佳:从不担心“妈气”上身 100位少年小提琴手齐奏红色经典“… 《辅德里》:如何写下“党的诞生故… 经典网文IP影视化 如何真正做到优… “阅读北京”市民阅读系列活动开启
推荐文章
已建碳交易系统达24个 覆盖全球16… “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更是培养… 北京海淀公布首批5所垃圾分类示范… 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将于5月… 中俄将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器箭组合体转运至… 博鳌亚洲论坛港澳嘉宾: 用科技创…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3000万千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