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德龄与慈禧》剧照 马成 摄
在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中国演出市场经过从30%到50%、75%的逐步开放,在2021年3月迎来了全面恢复。随着各地演出场所售票恢复到100%,演出市场的全线回暖,对内容的生产创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如何以高质量的作品吸引观众,进一步繁荣演出市场?在国外演出项目还不能进入中国市场的阶段,如何提高原创作品的增量和质量?日前,在阿里文娱旗下娱乐票务平台大麦举办的戏剧创作者大会上,来自行业协会、国有艺术院团、民营剧团、剧院剧场等机构代表汇聚一堂,探讨演出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大麦与灯塔专业版联合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演出的票房已经超过200亿元,年增长率7.29%,增速超过了电影市场。
“中国的演出市场是一个远被低估的市场,其发展潜力巨大。过去3年,中国演出市场有近10%的增长。即使在受到疫情冲击后,剧场恢复也很快,观众观剧热情高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麦总裁李捷表示。
不仅增速加快,这几年演出市场上的“爆款”也层出不穷,涌现出不少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作品。如2018年,法语经典音乐剧《摇滚莫扎特》3个月巡演8城70场,一票难求;2019年,话剧《德龄与慈禧》好评不断,演出票场场秒罄;2020年,话剧《牛天赐》单轮票房破200万元;2021年,音乐剧《阿波罗尼亚》6个月演出200余场,四成观众跨城追剧……
虽然演出市场日趋火热,但是据大麦平台统计,2020年疫情发生之前,排名前十的热销剧目大多是海外引进的项目。以目前市场增速最快的音乐剧为例,在疫情发生之前,有超过60%的剧目和票房来自海外巡演以及海外的版权。中国在原创剧目方面还有极大的潜力未被开发。
“受疫情影响,现在国外的演出项目暂时还不能进入中国市场,这意味着目前100%开放的市场,需要依靠更多原创剧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在会上说。她认为眼下正是国内演出业提升原创数量与质量的关键窗口期。
如何抓住这个窗口期?当天大会上,大麦宣布推出全新戏剧厂牌“当然有戏”,以合制及自制孵化的方式,重点布局话剧、音乐剧、沉浸式戏剧三大品类;致力于三大方向:创投精品剧目,挖掘好故事,输出好制作;布局创新体验,拓展演绎场景,制造沉浸式体验;着力本土表达,改编名家名作,立足中国美学创作新经典。据了解,新厂牌推出的第一批作品将超过20部。
“我们希望通过在演出内容领域的布局和探索,为演出市场注入更多能量,与合作伙伴携手为戏剧内容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做出观众想看的剧目,推出时代需要的作品。”李捷表示。
为了培养戏剧新生力量,搭建更具辐射力量的创作运营平台,大麦还携手鼓楼西剧场启动“1+1青年导演戏剧制造计划”,选拔新人导演,储备优秀戏剧作品;与上海大剧院联合启动“新音乐剧孵化计划Fly Plan”,邀请国际团队为中国创作者提供系统性写作课程培训和剧本辅导,给予创作人从剧本孵化到排练工作坊测试、试验演出、商业制作的全链路支持,帮助华语音乐剧创作者推出好作品、成就新经典。
“非常高兴看到整个行业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潘燕表示,“原创是演出业的生命力。期待大家能面向观众和市场,推出更多优秀的戏剧原创作品,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