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去国博,看古人的“时装秀”
发布时间:2021-03-02 10:11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去国博,看古人的“时装秀”

本报记者邹雅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3月02日第 08版)

最近,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个展览十分火热,吸引了许多观众排队参观。不少年轻人特意穿着汉服前往看展,成为博物馆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个备受欢迎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以沈从文、孙机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以文物、图片、复原人像、多媒体设施等丰富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主要服饰形制及其文化内涵,带领观众深入领略中华服饰之美,感受中华文明之璀璨。

古人穿搭一目了然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本,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衣。衣服既能“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又有“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的文化功能。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数千年来中华服饰的发展变化,不仅折射出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生活画卷。

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古代服饰的审美取向、穿着场景以及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92岁的国博终身研究馆员孙机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他亲自来到展厅为记者导览。孙机说,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古代人物,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服饰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电视剧里,不同人物的服装相差上千年,比如张三穿的是先秦的衣服,李四穿的是明代的衣服,给观众的感觉非常混乱。但我们不能要求这些影视剧的创作者去研究服装史,这是很复杂的。我们希望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把古代服饰的基本轮廓展示给大家,也能对这些创作者起到一些帮助。”

孙机介绍,与以往大多数服饰展不同,国博这个展览力图展现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以前的一些展览,展品确实很宝贵,是古墓里出土的衣服、首饰。但光是一件宽大的古人衣服平铺在那里,观众也不知道怎么穿,不知道穿起来会是什么样。我们希望展出的形象是容易理解的,让观众看了就明白,这些服饰穿戴在古人身上,整体是什么效果。”

此次展出文物近130件(套),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并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除了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着装复原人像。

展厅里,这些栩栩如生的复原人像仿佛从历史中走来,为观众上演一场跨越千年的“时装秀”。古代服饰史、传统工艺美术学者陈诗宇介绍,为了真实再现古代服饰人像,团队经过详尽考证,设计出一套套细致的方案,从外衣、内衣、鞋履、冠带到配饰、妆容、发型,乃至使用何种面料和纹样,都有可靠的历史依据。

佩玉戴冠大有讲究

服饰代表民族文化、社会地位、身份职业等,还体现了时代的审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展览不仅要告诉大家古人是怎么穿的,还要回答为什么这么穿的问题。”孙机说。

河南洛阳出土的战国时期组玉佩,展示了古人佩玉的习俗。《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当时人们的典型服饰是上衣下裳,腰前系巿(音“福”),玉佩为垂在巿上的饰物。成组的玉佩是贵族身份的体现,身份越高,组玉佩越长越复杂,身份较低者,配饰就简单而短小。孙机说,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玉佩碰撞发出的声响也不一样。身份高的人迈步小,走路慢,显得格外气派。按照《礼记》中的记载:君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接武为“二足相蹑,每蹈于半”,继武“谓两足迹相接继也”,中武则是“足间容一足之地”。展厅里将接武、继武和中武的步伐间距投影在地面,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古代贵族走路时一步有多宽。

“冠是服饰礼仪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古代的冠和现代的帽子不同,它起初只是加在发髻上的罩,侧面是镂空的,不盖住整个头顶。”在一尊东汉文官复原人像前,孙机介绍了当时男性头戴的冠和帻。“帻,原本是士以下阶层、不够资格戴冠的人才会戴的。到了汉代王莽篡位之后,冠下加帻才流行起来。据史书说,王莽秃头,没法梳发髻,冠无可依靠,于是他就先戴帻、再戴冠。这就形成了进贤冠,从汉代到唐宋,一直是文职人员重要的头戴饰物。”

唐代女性着男装是一种时尚吗?乌纱帽是怎么来的?仙鹤、狮子等官服上的图案象征着什么?行走在展厅中,如同阅读一部立体的古代服饰简史,能够收获许多与服饰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展览生动阐释了中国古代服饰史上发生的三次重大变革: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引进中原,出现了上下身连属的深衣;从南北朝到唐代,服饰由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到清代,男子改着满族服饰,华夏传统服制断档。

好看好玩寓教于乐

在突出学术性和知识性的同时,国博古代服饰文化展也注重观赏性和互动体验。展品中有数十件国博馆藏一级品,包括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此外还有一些借展自其他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在展览的引言部分,一件貌似雪地靴的彩陶靴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它是新石器时代辛店文化的遗物,1989年出土于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墓地,材质为夹砂红陶,靴筒、靴帮上以黑彩绘制几何纹饰。这件彩陶靴在国内属首次发现,专家认为它是一种容器,其造型应是上古先民所穿靴的直接反映,表明当时已经脱离了用整块兽皮裹在脚上的原始鞋的状态。

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和草原地区就出现了制作精美的金属带饰。由于不易腐坏,金属带钩、带扣等成为出土文物中反映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物证。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有孔金带头,由两块长方形金带板和一枚金穿针组成。带板正面浮雕猛兽咬斗图案,周边饰勾喙鸟首纹。四边凸起边框,中部有两个横向双环钮,每块带板的内下角有一略近三角形的小孔,以便穿针插入。这副金带头是目前所见汉代最华美、系结方式最先进的带头,虽然以草原流行的猛兽搏斗纹为题材,但从铸造工艺、系结方式来看,应为中原制品。

《中兴四将图》为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描绘了宋室南渡过程中四位战功卓绝的将领,据现有榜题所示,四将依次为“刘鄜王光世”“韩蕲王世忠”“张循王俊”“岳鄂王飞”。画中四将着圆领袍服,或戴巾子、或戴幞头、或戴平帻、或戴军中便帽,脚着靴,皆为文官装束。四将各有一武官侍从,身着便装,便装外加彩绣捍腰,此装束多见于契丹、女真胡骑,于中原武将常服中较少见,应为当时南宋忠义军装束。

展厅的中心区域设有互动体验区,将古代服饰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带给观众有趣的体验。一个柱坊结构的闭合式沉浸空间里,以万花筒形式展现了古代服饰中提取的花纹图案,让观众沉浸于流光溢彩的“华纹锦绣”中。多媒体互动“换衣镜”能让人过一把穿越的瘾,格外受观众欢迎。站在智能电子屏前挥挥手,屏幕中的自己就能穿上不同时代的服饰,扫描二维码还能把古装图片保存到手机上。

此次展览自2月6日开幕,展期拟定为一年,为广大观众奉上一场持久的文化盛宴。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去国博,看古人的“时装秀” 慎海雄:我们为什么要策划《典籍里… 202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将于3月31日… 陕西全面推进革命文物普查工作 广州举行“吴孟达作品研讨暨追思会… 首位亚裔金球奖最佳导演赵婷获奖作… 众“家”云集 纪念徽班进京二百三… 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雪后入画来
推荐文章
青岛15条新政出台 促进项目快审批… 山东以“供电+能效服务”降低5G基… 山东港口14个港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开… 山东计划年内发放至少1亿元文化旅… 济南力争2至3年实现省会经济圈共享… 枣庄开展“工业强市 产业兴市”三… 山东元素闪耀牛年春晚 新的一年山… 山东济宁奋力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