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1月22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爱艺术的“打工人”为什么能走红网络
发布时间:2021-01-22 09:29 | 来源:光明日报


  工棚里自学弹古筝,用煤炭在地上作画,在工地木板上练书法,养鸡场里深情朗诵,庄稼地里跳鬼步舞,外卖送餐途中弹钢琴……这些看似违和的场景近来不断在互联网上刷屏。

  视频中的主人公或许相貌平平,却个个出手不凡,他们在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同时,不忘抬头眺望诗和远方,追求美好的精神文化享受,堪称民间艺术家。他们独具魅力的艺术造诣和乐观阳光的精神风貌,圈粉无数,也吸引了不少专业人士关注并与之互动。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随着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些民间艺术家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是民间高手,是生活诗人,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家。

  他们的业余爱好让网友惊呼“专业”

  “行走的打印机”是网友对安徽省合肥市任士民的夸赞。50多岁的任士民用刷子蘸上油彩,不到20分钟就在白墙上写出汇集了行楷、黑体、综艺体的标语,字体效果堪比喷绘。

  在任士民的家里,各类字体教材书籍不下百本,安徽省内不少社区文化墙上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垃圾分类的宣传语等都出自他手。总结近30年的写字技巧,他说:“主要在于留心生活,平时出去多观察,每一种字体都不一样。”

  “人类专业的艺术教育与人类艺术史相比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在中西方艺术史上,有许多大师巨匠都来自民间,就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韩晗告诉记者,齐白石曾做过木匠,靠刨子、斧子、凿子、刻刀谋生挣钱;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许多绘画大师也都是出身微寒的画匠,曾靠为他人画肖像为生。这些经历都是艺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

  正如老话所说,“高手在民间”。劳动人民创造艺术堪称公认的艺术发展规律。“热爱艺术的普通‘打工人’,他们只要坚持自己对艺术的喜爱,就有从‘票友’跻身艺术名家的可能。”韩晗说。

  这些走红的草根艺术家不少都让网友惊呼“专业”。在河北承德隆化县宝山营村村民于新伟的直播背景里,常常能看到若隐若现的远山、田野里盛开的野花、小院里啄食的鸡崽,田园气息十足。当他身着迷彩工服,站在山坡下字正腔圆地朗诵《再别康桥》时,许多人感叹“开口跪”,“人有热爱的东西,气质真是不一样”。

  “对艺术的感受力是不分年龄、身份的,我们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当一个人具有了真情实感,真的把内心放进去,朗诵体现出他对美的追求,这就是佳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姚喜双认为,不少像于新伟这样的民间朗诵者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固然离不开反复练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做到了情真意切。

  农活、朗诵、歌唱就是于新伟的日常,他的近200万粉丝也从视频中看到了河北农村的风貌。“艺术不必非要在大雅之堂,它来源于生活,要有生活的基础和体验,再把自己的感悟和心声表达出来。我们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心声来创造美。”姚喜双说。

  从这些热爱艺术的“打工人”身上,我们足以窥见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用心追求,这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生活之道、审美之道。

  “送外卖是工作,弹钢琴是我的梦想”

  身穿厚实的骑手服,头戴黄色安全帽,手指被冻得通红,一个外卖小哥就这样坐在商场的钢琴旁,忘我地弹着钢琴,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围观,并给以掌声。近日,这段视频在网上走红,吸引几十万网友点赞,网友纷纷留言:“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这位外卖小哥王雷是一名85后,10年前因陪女友学钢琴而接触并喜爱钢琴。这些年他虽经历了职业与感情的变迁,但始终与琴声相伴“送外卖是工作,弹钢琴是我的梦想!”

  自从2013年买了电钢琴,王雷每天都会弹一两个小时,7年来雷打不动。无论一天的工作有多么辛苦,下班回到家坐在钢琴前弹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弹钢琴对我来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寄托。”王雷觉得,弹钢琴能够宣泄情绪也能够抚慰心灵。

  人们通过艺术表达内心的同时,艺术也在反哺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艺术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滋润人的心灵。”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张业茂看来,“艺术实践是塑造人、引领人、激励人的过程,是以美化人、净化心灵、培养健康人格的一种生活方式。”

  艺术的治愈性在浙江温州瑞安的一对70后农民夫妻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范得多和彭小英夫妻二人身穿粗布衣裳,随音乐在田间地头轻盈起舞的视频一度在朋友圈刷屏,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范得多曾因车祸留下严重的心理后遗症,常因情绪紧张而发生身体抽搐。为了让丈夫好起来,妻子彭小英拉着丈夫一起跳舞。他们还把种地、梳头、拉风箱等生活里的动作都融进了舞蹈中。范得多说:“音乐一放,没有想法了,心情就不一样了。”

  艺术对人心理的治疗作用已经被现代医学所证明,韩晗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它为我们营造出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对艺术执着,正是因为艺术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舒缓我们疲惫的神经。

  于细微处感受,生活处处皆艺术

  一位农民工小伙儿演奏的《沧海一声笑》,豪迈而激昂,透着一种仗剑走天涯的潇洒。这不仅引起网友的关注,还吸引了古筝表演艺术家袁莎的注意:“我看到他在用我编的教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没想到在工地这样的场景中,也能有音乐这样细腻的东西,我特别感动。”

  来自贵州的陈江山是山东青岛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架子工。18岁跟随表哥外出打工时,因为表哥学古筝,喜爱武侠小说的他就“蹭”表哥的课一起学。后来表哥放弃了,陈江山却通过在网上找视频,看名家演奏和讲解,断断续续自学,如今已经通过古筝四级考试。

  “虽然没有学过技巧,但他的琴声特别的淳朴、纯粹,在这样的音乐里大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好听、放松。”袁莎在自己的直播间和陈江山进行视频连线,聊起对未来的打算,陈江山说:“我会脚踏实地地仰望星空,一边踏实工作,一边继续把古筝练好,弹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和风采。”

  陈江山的悠悠琴声,填满了钢筋水泥的空隙,也为工友们拂去一天的疲惫。审美的基本能力,不仅关系个人身心的成长,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未来发展。

  “美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人来看,一类是像陈江山这样有天赋的人,他并不单纯为了娱乐弹奏一些好玩的东西,也有意识地在提升自己的专业性,他身上是有转化成专业艺术普及者的潜力的。”在与陈江山的交流中,袁莎建议他尝试制定规范的、长期的练习计划,逐步走向专业。“这可以为他的职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也可以带动他身边更多人接触到古筝。”

  “另一类就是并非天生拥有艺术才华的人,他们需要引导,慢慢具备一些艺术修养。这需要我们国家投入更多力量,去创造更多的资源和条件。”袁莎结合自己参与国家古筝普及教育工作的经验指出,十几年来有很多来自新疆、甘肃、贵州等偏远地区的教师,通过到内地学习提升,再回去教授学生,古筝的普及教育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成效。

  韩晗认为,“表现美”是建构于审美之上的艺术呈现,“创造美”是指艺术创造活动,这并非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从“感受美”做起:“培养发现身边之美的眼光,于细微处感受,生活处处皆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开始。”(记者 李笑萌 柴如瑾)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30位姐姐集结完毕 《乘风破浪的姐… 斯里兰卡正式对外开放机场并重启旅… 爱艺术的“打工人”为什么能走红网… 2021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 《嵩岳寺塔》出版 揭开尘封1500年… “茅盾奖”集结上海话剧舞台,文学… “孔府过大年展”孔子故里曲阜开展… 故宫博物院腊八“开宴” 邀四方宾…
推荐文章
“限塑令”升级加码 环保餐盒推广… 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难题全球求解 国家能源局: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 春运期间海南“一码通行” 今年黄河生态调度范围扩展 湖南基本民生保障进一步提质增效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近1万亿元 我国去… 保障党员权利,激发干事创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