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国国际美博会创始人马娅女士以她和已故丈夫麦保尔的名义,将一万件侨批无偿捐赠给岭南金融博物馆。她说,希望这些承载着中国人诚信、坚毅、勤劳的物件,能够在专业的文博机构中得到更好的利用,丰富岭南文化内涵。
正像这一万件新入藏的侨批所体现的那样,广州的“城市文化资源”近年来在快速地扩容、增加、完善,广州作为一座文化之城的整体形象愈加清晰。
文化丰茂,经济繁荣,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老百姓。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在文化领域的作为,具有深远影响、广泛辐射。
打响四大文化品牌
让传统文化底蕴活起来
“十三五”期间,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在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非遗是广州城市的文明印记。
12月4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三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位列其中。线路集纳了莲香楼、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华林玉器街、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沙面历史文化街区、珠江红船、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海珠广场、花城广场、广州塔、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沙湾古镇、长隆度假区等广州顶级文物古迹和文旅资源点,有老街巷,有新城区;有大遗址,有手工艺;有海丝往事,有革命风云;有超级工程,有自然山水;有厚重的历史,有平凡的生活……它就像一份精编版的城市指南,向人们展示着广州文化的多元样貌和丰富肌理。
“我有亲戚住在珠江帝景,他说一到周末,看到的都是来看广州塔的外地人!”一位政府基层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言语中,透着掩不住的兴奋。
曾几何时,“满城星星,没有月亮”被用来形容广州的旅游资源。其实,广州不是没有好的文化资源。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这座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不仅丰厚,而且兼具很多内陆名城所没有的海陆双重视野。这种视野在今天的全球化、国际化环境中,尤显珍贵。
如何把丰厚的资源变成具备可持续输出能力的优质资产,是广州在“十三五”期间着力的重点。总体而言,就是加强保护开发,让传统文化底蕴“活”起来,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让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时代光彩,广州岭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和功能进一步突显。
深掘“岭南文化”内涵
让“广州味”成为城市名片
“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的故居,如今已经成为广州城内最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打卡点”。这是一个在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激活广州“存量”文化资源新活力的典型范例。独立运作不久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刚刚入选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发展案例。它们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等重要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目前,在这座英雄城市里,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中共三大陈列馆改扩建工程、东园文化广场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等一批修缮保护工程完工。成立中共三大研究中心,推出《中共三大与大革命运动丛书》,开办6个“红色讲堂”,设立10个思政课教学点,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等一批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受到中宣部肯定。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圆满完成,6条“不忘初心红色传承”旅游精品线路渐入佳境……在广州品读红色文化,感悟先辈精神,已经成为当下的风潮。
广绣作品
“十三五”期间,广州编制了全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出台了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和荔湾区实施意见,完成了恩宁路、沙面等6大片区活化保护,推动荔枝湾景区、“泮塘五约”等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打造独具岭南水乡风情和广府文化精髓的“广式生活体验区”,让广州千年商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得到整体提升。
近几年,越来越多能体现地道“广州味”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加细致的规划和照料,于是我们看到,26处历史文化街区被纳入全省保护名单,永庆坊挂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牵头海丝申遗也取得成效,澳门正式加入申遗城市联盟,扩大联盟城市总数到26个,基本完成海丝史迹点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
广州是最早启动了非遗抢救和保护系统工作的城市之一。不久前,《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正式公布,让代表性项目开展、传承人认定等一些关键问题有了可凭依的抓手。广州也已基本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保护体系。广州还大力推动非遗“回到生活中去”。“岭南之窗”文旅融合项目不但形成了“粤韵广州塔——名家周末大舞台”这样的高水平特色品牌,也吸引了“潮墟”这样让年轻人玩非遗的项目扎根。正如中山大学教授陈焕文说:“吸引了年轻人,非遗才有希望”。广州还成功创建1个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实验区,“广绣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2个项目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而在永庆坊设立的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引入10位非遗传承人建设集非遗展示、传承、体验、培训于一体的大师工作室,亦有效引导了非遗资源的活化利用及创新发展。
让文化真正“为民服务”
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生活
粤剧艺术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州报业文化中心……这一连串当下在普通市民中已经声名赫赫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都是这几年才刚刚拔地而起的“新面孔”。广州图书馆是全国客流量最大、综合服务效能最高的图书馆之一。此外,省级重大标志性工程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落户广州并开工建设,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广州粤剧院等市“攻城拔寨”项目稳步推进,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广州将有更庞大的公共文化空间储备,来满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广州基本建成“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全市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515.78平方米,全市通借通还公共图书馆246个、图书服务网点1566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61家,构建起华南地区最完备的重大文化设施体系。
舞剧《醒·狮》
一票难求的广州大剧院和星海音乐厅,更是见证了近几年广州高端文化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广州大剧院跻身“世界十大歌剧院”,每年上演各类知名作品、演出近400场,先后成功引进《剧院魅影》《阿依达》等世界经典剧目。广州出品的一批文艺精品也适时出现,取得了口碑和效益的双丰收。舞剧《醒·狮》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和第十六届中国文华奖提名奖,电影《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芭蕾舞剧《浩然铁军》入选“荷花奖”终评,杂技《升降软钢丝》荣获第41届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广州故事》等9部作品获得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帆影——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千年纪实》等60多篇文集作品完成创编,150余件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省和市级重要美术展览……它们不但证明了广州文艺创作的雄厚实力,更是广州让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际作为。
在广州,看高水平文艺演出不一定要去大剧场,家门口时不时就有。每年推出的“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节、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超过2万场,“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成为促进城市“新民俗”发展的重要平台,迎春花市、广府庙会、“波罗诞”千年庙会、乞巧文化节等特色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强化文化市场竞争力
以新业态推动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广州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文化的面貌也愈加多彩。反过来,丰富浓郁的文化氛围,也促进了部分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广州的城市竞争力。
广州通过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定期开展穗港澳文化旅游部门高层互访,连续五年举办“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活动,扎实推进人文湾区建设。与深圳签订文化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构建起文化建设“双城联动”的良好格局。“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财富》广州国际论坛、广州亚洲美食节、广州国际创新奖等多场国际高端会议节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国际漫画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文化盛会,成为讲好广州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重要平台。广州还推动一批国际组织设立分支机构,世界生态设计会议永久落户从化生态设计小镇,联合国技术银行生态设计促进中心落地广州。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穿粤·西关》首秀。
广州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期间49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实施《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覆盖文化产业各领域的政策体系。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广州文化发展集团即将落地组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2826家,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三。“十三五”期间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3%。2020年上半年规上文化企业逆势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全年增幅预计在7%~9%。
广州的数字文化已经成为超千亿级产业,文化装备制造业居全国领先,舞台灯光、音响产值约占全国一半。酷狗、荔枝等网络音乐企业,YY、虎牙直播等网络直播企业均为行业巨头。广州的电竞产业正以“广州速度”在快速形成规模化发展。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园区220多家,其中国家级园区(基地)16个,省级园区(基地)10个。广州高新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设立,证明了广州“4K+5G”的突出竞争力,广州诞生了首个国家广电标准(AVS2)应用示范社区坚真花园、全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成功培育全国首批4K电视网络应用示范社区,预计2020年广州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广州国际媒体港获批国家级广告产业园核心区,园区产值超过500亿元;励丰文化获国家级示范基地,花果山特色小镇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创建资格。中宣部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大湾区发展增加强劲动力。广州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唯一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域,目前,该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有1221家,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优势企业71家。
广州“一报一台”市属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搭建起全媒体“策采编发”平台与融合传播矩阵,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微社区e家通”、南风窗智库、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以及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城市交换云平台”“花城+”“花城FM”等一批重点融媒项目传播力影响力日渐提高。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挂牌成立全市11个区融媒体中心,市级技术平台和客户端“新花城”运行良好。
未来,文化软实力将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十三五”期间文化领域的诸多创新突破,令广州抢占了下一步发展的先机。(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