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两年“唤醒”两千年古城
发布时间:2020-11-02 10:06 | 来源:北京日报


楔形的西汉“城墙”畔,精心养护的花草葱郁,一条“护城河”随弯就势,2200岁的路县故城将和新建成的博物馆相望,当下的观众与古老的历史无障碍沟通……这一切美好的愿景从昨日开始落地,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主体工程将完成。新博物馆设计建设方案将为考古发掘遗迹量身打造,既实现遗迹不挪地儿,原址原样展示,也能满足现代化的展陈和参观需求。

路县南城墙原址露脸儿

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北,运潮减河南岸,京秦铁路东侧,距北京市中心约25公里。近年来对这座城的考古,打通了一条跨越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时空轴”。

“目前看到的城墙位置就是路县故城南城墙的原址,护城河也不是凭空想象的,有考古基础。”考古工作者特意解释,但类似城墙的高度等并非原貌,目前只是示意,未来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来确定细节。

这种求真的态度,也是工程建设的亮点。城墙往南约一百米处,就是未来博物馆的位置。当下,这里还是“考古状态”——深四五米的探坑,不同深度的土层上贴着1至6不同的数字。工作人员解释,路县故城遗址的延续时间长,勘探该区域内的地层堆积自上而下主要可分为扰土层四层、明清文化层、唐辽金文化层和汉代文化层,各层都用不同阿拉伯数字表示,每层出土有相应时期的遗迹和遗物。

汉代水井“入住”博物馆

外行眼里一个个深坑,在考古人眼里就是一处处繁华的生活生产场面。“H代表灰坑,M代表墓葬。”工作人员用语言还原汉代场景,“这处圆形区域大约五六平方米,是一处房址,初步判断不是居住的房间,而是当时窑址附近供人歇脚的地方,远处的圆形区域是一口汉代水井。”

在他的描述下,房舍、窑厂,还有水井、灶、道路,一处汉代人生活工作的场景逐渐浮现。而未来的博物馆里,这一切将变得可视化。“汉代水井等遗迹会原址保护,成为博物馆里的一件‘展品’。”建设方工作人员说,博物馆建在这些遗迹上,施工过程对它们不能有任何破坏,所以方案几经修改,还在不断优化。

12米高博物馆2022年建成

目前,博物馆基本数据已经确定:总建筑规模约1.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0.8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12米。预计2022年完成主体工程。

博物馆的模型也公布了。从沙盘上看,这里将被绿树环绕,形成遗址与博物馆交相辉映的格局。按规划,这处工程将融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四大基本功能为一体,整合搭建博物馆展示、考古研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学科平台。

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说,路县故城遗址是目前所知通州地区最早的古代城址,是通州历史的“雏形”。而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及保护展示工程将打造成为北京考古遗址公园的典范。这里将成为一个市民共享的文化客厅。

相关新闻

明年探寻路县故城南城门

即将建设的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位于路县故城外。明年,考古工作者计划开始探城,南城门将是发掘重点之一。

路县故城遗址是在2016年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如今,考古工作人员已经发掘了路县故城遗址城内主干道、南城壕东段和东城墙北段等遗迹,建构起城址的主体框架,了解了城址时代和形制等基本问题,可初步明确路县故城遗址的基本结构为城墙和城壕组成城址本体。

同时,为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人员还在城外西南部和南部的遗址区内发掘了25000余平方米,发掘了30余座房址、140余口水井、10余座窑址、10余条道路、1000余座灰坑等,掌握了城外遗迹的主要特点。在城址外北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则发掘了6000余座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古代墓葬,明确了墓葬和随葬器物的演变轨迹。明年,发掘还将继续,其中包括寻找南城门。(刘冕)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创文化——解码… 全媒体语境需要高质量文艺评论 老中青三代编译人,坚守马列经典编… 经典文学作品被搬上屏幕难获认可 … 中国剧协改稿会助力大湾区创作人才… 中国视协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旅游电视… 中央文明办发布8月至9月“中国好人… 两部门通知:全国石窟寺将严控游客…
推荐文章
第二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在沪召… 十九届五中全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中共中央30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 今年我国GDP预计破百万亿元 油价回暖 “两桶油”三季度赚超800… 环境部:我国将部署开展碳排放达峰… 英国9月汽车产量同比下滑5% 福建出台措施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