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文化是城市最高和最终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10-15 09:5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我们尚处在一个不断提升认识的过程中。过去人们把中华文化理解成“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黄河文化之外,长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特别是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以4300-5300年的历史,以夯土高台、合围城墙以及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等古代遗址的发现,系统实证了古国的概念和文明的诞生。

第一次去良渚遗址时,正逢制定考古遗址保护规划。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遗址区域内有很多乡镇企业和临时建筑,环境保护问题十分突出。后来再去良渚遗址,我一次次感到震撼:那些压在遗址上面的“单位”和建筑物相继被迁移、清理,良渚遗址成了一座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把深埋在地下的考古遗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出来,成为让普通观众能够看懂、让青少年学生也能喜欢上的古代文明圣地。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中最靠南的历史文化名城。当年杭州提出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我认为这是一项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西湖位于蓬勃发展的大城市核心区域,西湖的特色是“三面云山一面城”,三面云山内不能出现任何侵害西湖文化景观的新建筑,做得到吗?

“十年申遗路”,杭州市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今天,无论是漫步苏堤白堤,还是荡舟西湖里,看不到任何一座不和谐的建筑。伴随着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杭州的城市发展也从“西湖时代”迈向了“钱塘江时代”,气势磅礴地建起了杭州新城。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形成城市记忆的历史物证,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价值。唯有保留下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才能使我们今后的文化创造具有不间断的基础支撑,才能使我们今天和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杭州市新近出版了一套《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从城史文化、风景文化、遗迹文化、辞章文化、艺术文化、工艺文化、民俗文化、休闲文化、名人文化和思想文化10个系列,挖掘和传播位于长江流域中国最南方的古都文化经典,使市民百姓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有一个清晰完整、好读好记的载体,能够静静品味古代流传下来的丰富知识。再走进博物馆或观赏文化景观,看到历史遗存,将是另一番感受。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不是一个概念。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那些精神价值,才是文化传统。需要学者的研究提炼,才能将具有传承意义的传统文化凝练成文化传统。丛书专门增加了“思想文化系列”,从杭州古代的商业理念、中医思想、教育观念、科技精神等方面,集中挖掘提炼产生于杭州古城历史中灵魂性的文化精粹。这样的安排,是对传统文化内容把握和传播的理性思考。

继承传统文化,有一个继承什么和怎样继承的问题。传统文化是百年乃至千年以前的历史遗存,这些遗存的价值,有的已经被现代社会抛弃,也有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当转化。唯有把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永恒的基本价值继承下来,才能构成当代社会的文化基石和精神营养。这套丛书定位在“优秀传统文化”上,显然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

今天我们更重要的使命,是把历史文化遗存前世今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告诉人们古代文化与他们现实生活的关系。为达到“轻阅读,易传播”的效果,这套丛书一改以文史专家作为写作团队的习惯做法,邀请省内外作家担纲主创团队,组织文史专家、文艺评论家协助把关建言,用历史故事带出传统文化,以细腻的对话和情节蕴含文化传统,辅以音视频等其他传播方式,不失为让传统文化走近千家万户的有益尝试。

中华文化建立于不同区域文化特质基础之上。杭州文化传统中有很多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例如,中国人的自然观主张“天人合一”,相信“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在古代杭州老百姓的认知里,由于生活在自然天成的山水美景里,由于风调雨顺带来了富庶江南,勤于劳作又使得杭州人得以“有闲”,人们较早对自然生态有了独特的敬畏和珍爱的态度,他们爱惜自然之力,使用提高效率的轮作方式,注意让生产资料休养生息;珍惜生态之力,精于探索自然天成的生活方式,在烹饪、茶饮、中医、养生等方面做到了天人相通;怜惜劳作之力,长于边劳动,边休闲娱乐和进行民俗、艺术创作,做到生产和生活的和谐统一。如果说“天人合一”是古代思想家们的哲学信仰,“亲近山水,讲求品赏”,应该是古代杭州人的生动实践并成为影响后世的生活理念。

再如,中华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远征不排外,这体现了它的包容性。杭州自古以来衣食丰足、山水秀美的自然条件以及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的交通优势,使其成为一个人员流动频繁的城市。历史上经历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安史之乱,流民南移”,特别是“靖康之变,宋廷南迁”三次北方人口大迁移,使杭州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度较高。自古以来受到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北方移民文化浸润,特别是唐宋以后各地商人、各大商帮在杭州的聚集和活动,给杭州商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营养,使杭州人既留恋杭州的好山好水,又能用一种相对超脱的眼光,关注和包容家乡之外的社会万象。

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不容易做好,需要扎扎实实,也需要非凡的创造力。因为,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终价值。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就是这种质的飞跃的核心理念与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2020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聚焦融合化 贵州播州:图书馆提档升级 丰富群… 5部意大利大片13日起在京放映 每场… 天津大学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一级… 全国高校考古教师畅谈建设中国特色… 习近平在汕头考察调研 总书记考察的这些文物,你了解多少… 文化赋彩 点亮“我和我的家乡”
推荐文章
山东省公布103家省级重点监控用水… 临沂青岛烟台获批海关总署监管市场… 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山东人才发展蓝皮书发布 人才回流… 中俄“长江—伏尔加河”地方合作理…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新书发布 《教育的100种可能》新书发布 进博会:销售合理数量进口展品可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