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非遗传承,打破圈层
发布时间:2020-07-21 09:33 | 来源:人民日报


  多一份新意和惊喜,与更多热爱者相遇,就更有可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潜力

  一把老琴,打磨新曲,不断将新表现形式融入传统,学生上门请教,网上吸引点击,游客慕名而来。一把从父辈手中接过的弦子,在弦子舞传承人次仁旺堆手中,拨响了新的旋律。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级非遗项目持续扩增,目前仅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就超过3000人。从抢救性保护到活态传承,非遗如何向前多走一步,带来更多新意和惊喜?这是摆在次仁旺堆们面前的课题。

  网络正在成为传承的重要渠道。可以看到,非遗线上传播、传承人直播带货渐成常态。戏曲艺术和短视频的联姻,催生了不少圈粉佳作。一段时长15秒的京剧老生开怀大笑视频,收获2000万次观看和80万次点赞;运用屏幕动态贴纸,网友也扮上脸谱、过一把戏瘾。

  而如何让“触网”变“融网”、让借力发展转化为深度融合,值得更多探索。传播学有一句名言,“媒介即讯息”,网络不仅仅是传播渠道,更影响着非遗展示内容的演进和更新。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突破传统圈层,尝试与其他领域擦出新火花,是不少非遗项目的努力方向。

  用练习生模式选拔非遗传承人,用民乐唢呐吹奏电音,将舞台剧、街舞、小品融入皮影戏……新尝试层出不穷,年轻人既是观众,也是主角。古老与现代和谐交织,变“加法”为“乘法”,打开非遗通向当下生活的更多接口。

  当然,非遗的创新型传承,不仅依赖深厚技艺和“破圈”巧思,也需要来自平台、渠道、投入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形成合力,非遗文化才能被更多人看到、听到,并最终为市场化蹚出一条宽途坦道。

  无论是一把弦子、一段唱腔,还是一块刺绣、一幅水墨,多一份新意和惊喜,与更多热爱者相遇,就更有可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潜力。张子晗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0日 第 12 版)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非遗传承,打破圈层 戏曲传承创新的可贵思考——评《梨… 年接待观众“10亿+”,博物馆缘何… 拓宽演出舞台 新技术打通文化惠民… “术业有专攻”!特色博物馆等你暑…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初心使命(文明… 北京云居寺首次展出珍贵文物修复成… 黄河考古研究院成立 立足中华文明…
推荐文章
“中国经济回升具有重大意义” 央行开展100亿元逆回购 交通运输部:有序恢复省际旅游客运… 三方面规范行业协会商会 严查严惩…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凝聚新时代… 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谈判宣布完成 就业形势回稳 保障举措加力 做好“八一”期间双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