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1月26日 星期日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年画“圈粉”路在何方 转换新语境潮起来
发布时间:2020-01-25 15:16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如果年画进行创新,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年画?为什么会喜欢它?”

“我觉得你一定不是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多喜欢‘传统文化’。”……

这是一次有意思的采访。当记者对远在广东佛山的一位“90后”孙璐璐抛出这样的问题时,就被“呼之欲出”的代沟感震得“花枝凌乱”。自认为通过工作接触,已经潜入“00后”的审美世界,而又得以在众“90后”同事的熏陶中了解了年轻人的审美趣味,但这次的采访才让记者发觉,过往一切认知都只是皮毛。

孙璐璐说:“现在的年轻人多喜欢‘传统文化’,觉得李宁酷毙了,汉服超级美,大白兔奶糖的香水、六神花露水的鸡尾酒就是流行元素符号……”

从一番激动的言辞中,记者依稀看到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那份坚定的认同。这些年,汉服热、怀旧复古风等潮流风行,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感受到传统的别样韵味。传统文化复苏、文化自信增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非遗,应该抓住时机,重新绽放新颜。比如,曾在春节年俗中不可或缺的年画,如何在保留美好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另辟蹊径,重振春节传统年俗?

嫁接新平台兴起来

在年画的发展历史中,也曾起起落落。年画内容不断更迭、不断充盈,跟进时代的步伐。1949年后,年画曾迎来小阳春。那时,许多专业画家加入年画的创作队伍,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模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使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

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变。传统文化虽好,却不能囿于过去的框架止步不前,在万象更新的时代进程中,传统文化需要年轻化的表达。基于这样的理念,清华大学等高校与传承人结对子,走出了一条年画与时代接轨的新路子。

2019年,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与支持下,由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和绘画系共同承办的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精选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高密、山东杨家埠、陕西凤翔、河北武强等11个代表性年画产地的年画人与设计师、美术创作者组成团队,在10周的时间里创作出作品48件(套),后期成果将投入商业渠道。

创作营的成果首先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上展示发布,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落地京东年货节。佛山、开封、杨柳青、武强、绵竹、滩头、高密七大年画项目带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将祥和喜庆的产品带进电商平台。除了借助京东非遗频道销售年画和年画衍生品,“萌萌哒”的年神当起了京东数码产品的“导购”,一些年画项目还与戴尔、Kindle、华为等知名品牌深度合作,推出了富有中国风味的春节礼盒。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说,这次尝试的成功说明古老的年画并非注定落伍于时代,而是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只要把年画中的美好寓意挖掘出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年画就不愁没有粉丝。

助力老手艺活起来

有一件事曾让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很有感触,2015年他在天津图书馆举办个人年画艺术展,来看展览的人不少,但普遍是中老年人,几乎没有年轻人,更别提小朋友了。“这给我一个提示,要想让年画艺术传承发展下去,就应该思考如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让年画走到孩子身边,陪伴下一代成长。”霍庆有说。

年画的远离,带来的是年味的变淡,不仅是孩子、年轻人对它越来越陌生,曾经充盈民间的红火年味也不知所踪。在过去,过年贴年画,图的是喜庆吉利,蕴含的是祈福祝愿。在那个穿新衣戴新帽、鞭炮声声的年节里,我们用一张张年画集结普天下的喜庆颜色,把一段叫作“年”的时光装扮起来。如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传统的年俗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现代印刷术的出现,令传统印刷的木版年画受到了冲击,有的地区年画一度失传。2002年,还是一位生意人的张荣强,因缘际会接到了数十年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的文化学者冯骥才的电话。那时,冯骥才想去寻找四川夹江年画,却发现已经没有可以制作年画的师傅了。一直酷爱美术的他,决定将精力投入到拯救夹江年画上。

2010年,他拜夹江年画老字号作坊“董大兴荣”传人董贵中为师,希望尽最大努力让这项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但这条路走起来比想象中更难。起初,摆在张荣强面前的难题是几乎没有可利用的资源,没有夹江年画制作流程的文字记载,也没有会实际操作的师傅,甚至连照片都寥寥无几。此后,张荣强走访了大量民间手艺人,并不断寻找相关资料,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终于成功恢复了夹江年画的木版套色印刷技艺,并复刻出《鲤鱼跳龙门》《福禄宫》《荣华富贵》《财源涌进》《陈姑赶潘》等近30张经典年画作品。

转换新语境潮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成源在研究东方美学与年画的关联时发现,年画蕴含的东方美学内涵非常丰富,它包含祈祷、健康、丰收、忠孝等。而这些寓意是古今相通的,留存于每一代国人的思想中。因此,年画重回春节、重回现代生活无需刻意,只要将这一内涵重新挖掘出来,转换新的话语形式,年画依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新一代年画传承人中,年画女侠kk的网名似乎比她刘钟萍的本名更具传播效应。她当旅游讲解员时与佛山木版年画结缘。原先的师兄师姐都各寻出路去了,给师父打下手的刘钟萍却留了下来。师父冯炳棠是佛山唯一一位掌握木版年画全套工序的老艺术家,“唯一”二字让刘钟萍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份工作有了担当。师父故去后,她挑起了传承佛山木版年画的重任。

年画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为了将传统年画与现代需求嫁接,她把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作出“诸神复活”系列年画,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而传统年画与新潮包装的结合,也迅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起初有人来求购姻缘年画,受到启发,她将喜神和合二仙赋予“脱单神器”的新阐释,顿时使传统年画穿越时空与现代接轨。之后,“一个亿小目标的财神”“考神状元及第逢考必过”“天姬送子儿女双全的二胎神器”“新房入伙镇宅神器紫薇大神”等系列相继面世。

刘钟萍说:“过去的传统年画很难吸引到年轻人,我就让年画跟他们的生活发生联系,他们带着愿望而来,我就负责把他们的愿望通过年画的寓意传达出去。”

传统文化并不缺市场,缺少的是我们重新打扮它的用心。一个乡村女孩李子柒,将恬静、本真的乡村生活用镜头表现出来,在互联网上赢得了国内外网友广泛的共鸣。因此,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憧憬和向往的年画也可以迎来复兴,只要更多力量聚集于此,并赋予年画一些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内容,年画“圈粉”时机来了。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成源

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应注重其形式。我们要将其中的伦理道德、家风家训、行为底线、人格境界提炼出来,用新的形式让它重新被人们接受。在现代社会中,不能强求年画的量化,因为传统技艺无法规模生产,但是年画衍生品可以。年画也许是小众文化,年画衍生品却可以是大众文化。因此,当我们在极力调动众多力量加入年画的创新中时,欠缺的不仅是年画衍生品的创作人才,更重要是的消费人群对它的认识。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杨红

自2019年开始,围绕“年画重回春节”这一主题,非遗传承人与各类互联网企业、文化创意团队合作,开始借助新媒体开发年画拼图微信小游戏、年画体验类H5、年画贺岁动漫、年画音频故事课、年画微信表情包等多种形态的年画主题创新应用,传统年画成为了春节里热门的网络传播内容。

这些尝试说明,尽管不少与节日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应用场景逐渐消失,但它们却可以借助网络与创意,与我们再次相遇,携带着不可或缺的文化意义重回节日场景。在这个过程中,给传统文化适当“减负”,为文化普及适当“减压”,让年画等越来越多传统IP在当代实现全民认知与共享,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

(记者 杜洁芳 王学思)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感受春节文化魅力 年俗丰富多彩 年味扑面而来 2020泰国“欢乐春节”活动在曼谷举… “鼠”不胜数 在文物里找“瑞福鼠… 年画“圈粉”路在何方 转换新语境… 读读书看看展过年充充电 春节民俗讲座外国朋友听得入迷 春晚举行第五次彩排
推荐文章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习近平向全国人民拜年 那是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 中国经济年报凸显里程碑式新跨越 辛识平:习主席新年首访的高频词传… 习近平新年首访:有“缘”千里来相… 海关去年征税18701亿元 进出口货物… 楼市趋稳 长效机制渐次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