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文艺动态,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创新服务内涵,推动文明互鉴……这些看似宏大的目标正不断转化为博物馆、美术馆工作中具体的行动。如何推动博物馆、美术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引领大众审美,提升民众人文素养,我国博物馆行业在不断探索。
正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的“博苑掇英——全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成果交流展”,选取了2009年至2019年间博物馆界的50个基本陈列,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博物馆陈列水平不断提升的具体体现。博物馆为社会服务、为观众服务的中心环节是陈列展览,尤其是在博物馆的一些展品和内容已经出现“固化”的情况下,这些陈列、展览所产生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陈设计的水平。如何打破“千馆一面”的局面,相信该展会对业界有所启发。
280件故宫和扎什伦布寺珍贵文物共同亮相午门展厅。日前,“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就此拉开。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代表性寺庙,也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这些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及扎什伦布寺的珍贵文物,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历代班禅的事迹和扎什伦布寺的文化、艺术面貌和悠久的宗教传统,也引领广大观众走进历史深处,感悟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世博会的历史不到200年,这也恰是人类跨越地域与民族,关联最为紧密的200年。12月11日,全球世博会领域首个以珍贵历史文献为主体的特展“世鉴真章——世博历史文献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揭幕,穿行在展厅中,如同掠过近170年的世博历史。此次展览以“文献”为主,300多件展品涵盖中、英、法、意等多国语言,品类包括官方报告、奖状证书、新闻画报、游记日记、设计图纸、小说读本、乐谱食谱等多种类型,见微知著地展示了交通、建筑、艺术等8个行业在世博会上的交流互鉴。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馆校合作”项目在展览中表现突出,除展览的“书写未来”单元得到了来自上海37家中小学的响应外,展览的公益配套活动“爱心音乐会”也将由世博馆“馆校共建单位”协和双语学校的管弦乐团演出。展览期间,世博馆还将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举办学术讲座、朗诵会、音乐会等,用多样、生动的形式诠释文献。
在全民关注美育的今天,馆校联合已成为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新形式。12月10日,中国美术馆与上海音乐学院在京签署共建美育基地合作协议,探索以馆校合作的方式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不久前,中国美术馆已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签订美育基地合作协议,在艺术讲座、美育教学、艺术展览、志愿服务等方面发力,成为学生美育的实践基地。
任何优秀人才的出现,都需要多方面素养的支持,其中美学的滋养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美术馆系统积极拓展公教领域,尤其对大中小学深耕细作,创新美育服务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塑造美好心灵。相信中国美术馆一系列美育基地的签署,将对如何更好地运用美术馆资源,加强大中小学学生美育教育积累经验,也将进一步促进美术馆与学校资源的互动互联、共建共享,为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探索新路径。(高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