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捐赠赝品为何屡屡上演
发布时间:2019-11-15 10:29 | 来源:中国文化报


收藏圈中总有这样的人,为了抬高藏品的身价,进而给自己牟取好处,屡屡以次充好、以赝充真,诓骗他人。这不,曾在3年前被网友曝光捐赠文物为赝品的福建厦门寒江雪艺术馆负责人邱季端,又耐不住寂寞,故伎重演了。此次邱季端通过微信公众号张榜自己“普惠众人”的“德行”——将部分个人收藏的瓷器捐给北京的一所大学,并“施恩”加赠了近8000件“宋元明清的《红楼梦》人物瓷器”。消息一出,网络便一片哗然,《红楼梦》成书于清朝,怎么会出现在更早的宋元明时期的瓷器上呢?难不成宋元明时期的能工巧匠可以预知未来?

网上曾有句话说:“世上本无骗子,相信的人多了便滋生了更多骗人之术。”行骗之人纵然可恶,但是如果没有“接盘”的受骗之人,行骗之术再高明,也无用武之地。据媒体报道,受邱季端捐赠的高校将在此基础上成立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并任命邱季端为学校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首任馆长及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院长。一长串的头衔意味着捐赠者身价的水涨船高。有了高校身份的加持,行骗者便有了日后再次诓骗的底气。而作为受捐方,有没有思考过,自己在这场骗局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首先,受捐方充当了“皇帝新装”中皇帝的角色,爱慕虚荣,一叶障目。近年来,为了提升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股兴建博物馆的热潮在各城市出现,不管藏品多少,馆舍得先修建起来,恢弘的气势一个赛过一个。高校建博物馆的风潮亦是如此。可惜的是,馆舍好建,藏品难求,博物馆充实藏品的急切心理,恰恰为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也是为何捐赠赝品事件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频频发生的捐赠赝品事件充分显示出受捐方缺乏文物鉴定的意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而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首要条件是藏品的真。如若在入藏藏品的过程中缺失了鉴定环节,博物馆岂不成了赝品的容纳之所、集中之地?作为高校,即便没有鉴定藏品的能力,也应聘请文物鉴定机构履行鉴定真伪的职责。

最后,不得不说,如此明火执仗的捐赠赝品行为,却轻易逃过了高校的“法眼”,也不知是该怀疑有关高校历史知识欠缺,还是去深究是否存在双方利益交换的黑幕。(土 木)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课本里的长城 聚焦现实题材 描绘蓬勃气象 “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