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王蒙: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和自豪
发布时间:2019-11-11 13:40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对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是非常有信心的,非常开朗的,非常开放的,向全世界学习优秀文化,同时也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关于全球化的背景。我要说明一个观点,一个命题,即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一致的,现代化的结果必然导致全球化。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任何事物都挡不住它的发展,这个道理很浅显,却经得住考验,是颠扑不破的。尽管对全球化有那么多的批评、质疑、抗议,但是谁也挡不住。全球化给中国这样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引起了文化的焦虑。

如果不吸收现代技术,我们无法设想有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而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祖国。

讲到全球化与现代化的一致性,我们能看到,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很容易被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吸收。比如说,飞机,相对来说是最迅捷也是相当安全的交通工具,可以被各个国家所吸收。一种技术,比如说电力、电脑,尤其是信息技术,会被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吸收,你挡不住。中华民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辉煌的文化,但有今天的生活,我们从全世界吸收了多少现代的科学技术?比如说,电灯是现代技术,电脑投影、幻灯片是现代技术,我的眼镜也是现代技术,等等。如果不吸收现代技术,我们就无法设想有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而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祖国。

数码化、电脑的发明使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了,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实现了。数码化逼着你学英语,这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但也提供了很大机遇。如果你想使用电脑,不管中文软件做得多么好,仍然摆脱不了以英语形式出现的说明、菜单、可供选择的选项。这说明一个问题,目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不论一个国家多伟大,你都不能脱离开这个进程。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势头。

全球化引起文化的焦虑,是指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感到有一种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

全球化引起文化的焦虑,是指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感到有一种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所谓认同危机,就是学来学去都是英美的东西,主要是美国的,可是你学完了,又不是美国人。这种危机在许多国家,包括法国、中国等都存在。法国采取很多措施,限制英语的运用。我们在幻灯片上,在机场高速路牌上写上英语。我们还开办英语频道,有大量英语教学节目。现在国际上客观上使用的就是英语,这在理论上无法讲清楚,是不是英语就最好,就科学,那不见得。但是你讲英语就能讲得通,你参加国际讨论会、生意谈判,做外交辞令,用英语能让很多人听得好。按道理说,世界上各国语言文字都是平等的,但是英语有这么一个优势的地位。

但确实存在另一面,就是我们中文的水准,给人的感觉是现在有所降低,讲究不够。比如说,很受欢迎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喜欢用一个成语“守株待兔”:敌人来了,我们不能守株待兔,要进攻。它认为守株待兔,就是守,就是采取防御性的战略。电视剧老是这么讲,说得我也糊涂了,这“守株待兔”是防御的意思吗?不对呀,应该是企图、侥幸的意思,是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意思。

再比如说生活方式。一个圣诞节,一个情人节,市场上都有热度,相反,对元宵节、中秋节,开掘得就不够。在基本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春节吃饺子是一件大事,还有就是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现在我们很幸运,温饱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子女根本就不知道饥饿是什么,让他吃饺子,在生活中不算是太好的东西。有人还嘲笑月饼太硬,主要是送礼。要知道这是咱们很美好的节日啊。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新的忧虑,就是文化越来越大众化、批量化。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就是那种有一点小众的、一些高雅的东西,感觉有被冲击的危险。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新的忧虑,就是文化越来越大众化、批量化。这种大众化、批量化有很大的好处,是一种文化的民主,有利于实现文化的共享、文化的平等——你看得懂,他也看得懂。比如,电视里赵本山出来了,你学问高的人可以看,文盲也可以看。大众化、批量化,可以实现大量地生产。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文化中高精尖的东西,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去生产、去创造、去制作的,甚至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看得明白的。就是那种有一点小众的、一些高雅的东西,感觉有被冲击的危险。

我有时候也自己跟自己闹别扭。春节联欢晚会,电视小品已经在担纲了,因为它的效果非常好,让人笑。这样的节目,我也喜欢看,但有时候会想,除了这种通俗的娱乐节目之外,我们是否还需要一些能提高文化品位、文化素质,满足智慧要求的作品。

写作也是一样。中国人过去对写字是非常敬仰的,写起字来,有一种精神贵族的感觉。他要明窗净几,沐浴焚香,书童研墨,红袖添香……因为字本身就非常优美,写的时候,吟哦再三:“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写起来,又是对仗又是成语,又有出处。这有它不好的一点:大众读不懂,说你“戆”。本来明白的话,让你一写,人家不太明白了。但是也有好处,它非常优雅,有一种风度,有一种格调,有一种品位。相反,如果都是大白话,都用群众语言,在获得大量受众的同时,有没有影响它的智慧含量、文化含量的危险,影响它的深度和格调?

这种全球化的进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使得精英文化越来越边缘化。这种全球化带来的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它都会来。

这种全球化的进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使得精英文化越来越边缘化。不论是中国,还是法国、德国这样一些欧洲古老的国家,他们的交谈当中,常常对美国的文化抱有一种不屑的态度。

全球化带来的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它都会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也使很多传统的道德和精神生活遇到了新的挑战、新的问题。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的国家。我有时候看《东周列国志》,最感动我的是那时候人们的道德观念,重义轻生。荆轲刺秦王,找到逃到燕国的秦人樊於期说:“我现在要刺秦王,秦王不信任我。”樊於期一听就明白了,说:“你要提着我的头去见秦王,秦王就会接见你。”当时一剑把自己的脑袋割下来了。你们看,这就是古人为了完成他们认为正义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又比如京剧《春秋笔》里的故事:晋国有一个人篡位,于是史官写“某年某月,谁谁弒其君”,王一听非常生气,就把他杀了。史官的弟弟来了,他还是写“谁谁弒其君”,又被杀了。然后又一个弟弟来了,还是写“某年某月,谁谁弒其君”。这种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一看很惊人。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相当一段时期,道德观念是一种信仰,是形而上的,就是“义”“忠”,这比一切都重要。

科学和技术的发达把很多东西解构了。许多伟大的事情,你用科学技术一衡量,并不是那么伟大。所以人的精神生活在受到挑战,人的道德观念、美德观念、侠义、崇高、诗情,都在受到挑战。

然而,科学和技术的发达把很多东西解构了,许多伟大的事情你用科学技术一衡量,并不是那么伟大。比如说月亮,月亮在多少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是一种幻想,一个永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可是美国人在20世纪60年代上去了,发现月亮是一个死寂的星球,没有吴刚,没有嫦娥,没有兔儿爷,没有桂花树,人的这些幻想没有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透视的技术,把人解构了。不管多么美丽的人,你给她做一个CT扫描,把扫描图拿出来,你不会觉得有太多的美感,不管她是王嫱、西施,还是貂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很有价值,它消灭不了。中国文化有它灵活的、开放的,能够吸纳、适应、自我调节、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

一个古老的民族而且是一个大国,对自己的文化持开放的态度,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我们要充分肯定其进步意义。如果“五四”时期没有那些先知先觉,没有那些人发出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春雷震响般的语言,没有那样的激情,哪有我们中国的后来?说不定现在我们还停留在“子曰”“诗云”的阶段,因为中国这个古老的文化力量太大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很有价值,它消灭不了。中国文化有它灵活的、开放的,能够吸纳、适应、自我调节、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比如汉字,汉字稍微难学一点,但它有它的规律。拼音文字就那二三十个字母,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没有任何意义。而汉字的形状就包含了声音,包含了形象,包含了逻辑关系,包含了一种美的画面。尤其是汉字输入电脑的方法解决以后,要求消灭汉字的声音几乎响不起来了。大量资料显示,现在的中国文化又重新活起来了,又重新热起来了。中国文化显示了自己的再生能力,显示自己完全能够与时俱进,完全能够跟得上现代化、全球化的步伐,同时又保持自己文化的性格、特色、身份、魅力。这让我们对中国文化充满了信心和自豪。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我们的饮食、生活、医药,很多是直观的,是感觉的,是混合的和深加工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各种文物,各种经典,我们都不一一说了。传统文化还包括我们的饮食、生活、医药,很多是直观的,是感觉的,是混合的和深加工的。比如中医,中医里的很多东西是一种直观的,这和外国的方法确实是不太一样。

我们对待宗教问题往往采取一种非常灵活的态度,我们的思维和全世界哪儿的人都不一样。我们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就是三维空间,三维空间的每一维是相对的两面,所以是六合。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就是属于终极性的东西我们不讨论,但是也不反对,叫做存而不论,它是一种以我为主的灵活的多神论。灶王爷你给我看灶,门神爷你替我看门,送子观音你替我解决生育问题,花娘娘替我出天花、出麻疹,财神爷帮助我赚钱,妈祖帮助我航行。鲁迅也说过:“孔子敬神如神在。”智商太高了!“敬神如神在”,全世界没有一个虔诚的信徒能如此的说话,但是他又不宣传无神论。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的思维非常灵活。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过去亚洲那么多地方变成殖民地,而没有任何人能使中华民族屈服,因为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你想让中国屈服太困难了。反过来说,我们的文化能使我们渡过难关。

我们应该把国家建设成文化大国,而实际上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文化大国。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对人类有我们独特的贡献,因为我们有中华文化,我们的文化还要有新的发展。我们的文化是立国之本,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蓬勃发展,我们今天仍然很幸福地在这里讨论文化问题,讨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的文化是有两下子的。这不光是我们的看法,许多外国政要和学者都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中国的文化太厉害了,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该坚持的时候,比谁都能坚持;该灵活的时候,怎么都灵活,怎么都能找到出路,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我们是一个开放的态度,而且学来以后,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

中国文化,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我多次讲过这一点。我在参加某文化高峰论坛的时候,媒体乱炒,说王蒙提出要开展“汉语保卫战”,我根本没说过那个话。汉语不是保卫战的问题,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你保卫战干什么啊?而且我认为学习汉语和学习英语并不矛盾,汉语学好了,也就是母语学好了,才能学好其他的外语;外语学好了,也能反过来比较一下,认识自己语言的美好和特色。

我常常举这个例子:中国人外语最好的是辜鸿铭。他英文好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他在英国伦敦坐地铁,看《泰晤士报》的时候倒着看,还留着一个辫子,旁边的英国青年咯咯地笑了,说:“带着猪尾巴的这个中国人,他字倒着看。”结果辜鸿铭回过头来,用标准的牛津音英语告诉他们:“小伙子,你们的英文太简单啦,我要是正着看,对我的智力是一个侮辱。我倒着看还算是一个游戏。”他的中文好不好?他用中文讲学妙语连珠。还有就是钱锺书,他的外语好不好?他七八种语言都是过关的,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他都懂,但是他的中文呢,他的旧体诗写得何等的美妙。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和《苏东坡传》都是用英语写的,但是他的中文呢?他写的中文小品也很好。所以如果我们的中文不好,就是中文不好,不是由于学习了英文。反过来说,你的英文不好,也不是由于你的中文太好了,而是你没有好好地学习英文。既然中文那么好,你好好地再学些英文,岂不学得更好?

所以我们是一个开放的态度,而且学来以后,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中国在这方面特别有能力。我们强调,中国文化绝对不是要关门。

我们在文化上要有一种慎重,就是千万不要轻易否定什么东西。对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是非常有信心的,非常开朗的,非常开放的,向全世界学习优秀文化,同时也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所以说,我们在文化上要有一种慎重,就是千万不要轻易否定什么东西,我们在文化上,要再珍重一点已有的东西。

再举个例子,我一直认为过去戏曲里面男扮女、女扮男,是一种不得已,因为旧社会男女授受不亲,一个戏班子里,三男的俩女的,这是没法活的。新中国成立后,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落后的现象不必再搞下去了。可是我和法国的一个文化人谈话,他说,你们为什么不发展男旦艺术了?我说女性解放了,她们可以很方便地从事戏曲工作了。他说:“男性模仿女性用假嗓,有一种很特殊的艺术感觉,这个不能够没有。”后来我觉得他讲的有点道理,有些东西你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当我们看到男旦用非常美好的声音唱京剧时,仍然感觉到一种很好的艺术享受。当看到一个女花脸大喝一声再来一段铜锤的表演,我们也觉得很好,所以我们在文化上的事情要稍微慎重一点。同时我们应该有信心,我们的文化已经随着国家的发展,对全世界有越来越大的影响,虽然这些影响一开始是浅层次的。美国有一个太极大师成了电视连续剧《太极》的主角,还有外国人学唱京剧的,美国的很多大城市都有卖豆腐的……

对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是非常有信心的,非常开朗的,非常开放的,向全世界学习优秀文化,同时也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本文根据王蒙先生近期讲座讲稿整理,有删节)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课本里的长城 聚焦现实题材 描绘蓬勃气象 “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