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宁 制图
云南省文化志愿者在书库整理未分编古籍
在普查中发现的《四部医典挂图》
西藏自治区待普查古籍
西藏自治区扎什伦布寺古籍普查现场
近日,2019年“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总结座谈会在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省级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古籍保护专家、志愿者代表、爱心企业代表等出席了会议。今年的“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自7月启动以来,来自全国42所高校的227名大学生志愿者经过培训,与近百名公共图书馆业务骨干一起,分赴山西、上海、安徽等10个省区市的58个基层受援单位,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帮助整理、编目古籍21万册(件),审校整合了一批编目数据,取得丰硕战果。
跨界普查单位约占44.8%
我国古籍藏量十分宏富,其收藏单位涵盖公立图书馆、高等院校、宗教单位等。2015年,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统筹组织、各省区市古籍保护中心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的“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正式启动。5年来,该志愿服务行动吸引了来自全国145所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团队深入19个省区市216家基层古籍公藏单位,完成古籍普查146万册(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进程。
对于各地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跨界普查一直是一个难题。而今年的志愿服务行动在跨界普查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了解,在今年的58个受援单位中,高等院校、研究所、文博单位、党校等共有26家,约占总数的44.8%。在这样的比例下,志愿团队展开了新一轮跨界普查。去年暑期,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科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主动联系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希望协会能派出志愿者帮助其开展普查,今年他们继续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共完成古籍普查3万余册,约占总藏量的15%。南开大学图书馆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根据志愿者能力及学科背景进行分工,30天完成著录1911种13430册。甘肃省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此次普查的重点是佛经残本整理和普查数据审校,他们专门成立了由敦煌研究院专家领衔,西北师范大学退休专家、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生等组成的专业志愿者队伍,对所藏佛经及残片进行普查鉴定。
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普查成果丰硕
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是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今年,志愿服务行动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普查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17年,新疆成为首个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民族地区,当年完成南北疆3个地州7家单位的古籍普查。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连续两年利用暑期开展古籍普查志愿服务,今年完成藏文古籍普查1100余函,是2018年完成量的6倍。今年,12名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和西藏大学古典文献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边巴的率领下,进入西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开展普查,除完成开包、登记、鉴定、拍摄书影、审校等常规工作外,还同步进行了古籍测酸、配补护经布、函头签、记录修复数据等工作,为日后的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的优势,认真制定2019普查方案,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傣族古籍文献普查工作。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傣族聚居地,贝叶经是傣族古籍中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傣族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等的重要原始资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图书馆现存的傣族文献释读难度大,掌握该类文字的大学生十分有限。针对这一情况,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除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外,还从社会上招募了一批能够辨识新老傣文的古籍保护志愿者,其中不乏傣文专家学者,有效地缓解了人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查工作,该中心还聘请专家进行为期两天的普查培训,安排了傣族古籍整理、著录规范、书影拍摄等课程,结合著录实践,帮助志愿者掌握工作流程和基本技能。
各省级中心本级普查亦是重点
各省区市的古籍保护中心是本地区古籍文献的最大藏家。时至古籍普查收官阶段,安徽、江西、山东、四川等省馆今年不约而同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本级存藏古籍的普查整理上。
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已连续4年参与“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今年他们采用扫库模式,对省中心所藏古籍文献进行彻底清点编目。普查过程中,统筹安排历史文献部、数字资源加工部、网络技术部等联合作战,保证场地设备等软硬件条件到位,确保普查无障碍开展,最终超额完成预定普查量。
山东省继续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集中整理古籍未编书,截至今年,经过3年努力,馆藏古籍未编书的普查已完成2/3。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表示,2020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施的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也将进入尾声,但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不会停止,这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追随社会进步的一项长抓常新的工作。“今年初在年度理事会上,协会提出对下一步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重点展开调研,经过近一年的调研、摸索、磨合,最后基本找出了下一个5年的重点工作方向:一是组织开展民国时期连续出版物和线装书普查的文化志愿服务;二是支持开展古籍整理和分省卷编纂工作;三是支持藏文古籍保护实施方案的施行。”刘惠平说。
志愿者感言
李 琪(江苏师范大学学生):我现在还记忆犹新的就是拿到的第一本古籍。它是一套史书类丛书,名为《元书》,由明末清初的曾廉编撰,存20册,版本是清宣统三年(1911)的刻本。这些信息都是经过对书籍仔细翻阅与认真核查后得出的结论。在录入好这套书的全部信息后,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胡程景(云南大学学生):我是第三次参加古籍普查活动。这项工作于我而言,既是一次接触古籍的难得的机会,又是提升个人见识的一个平台。通过普查活动,我学到更多的是一种担当与责任。期待明年还能为古籍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陈妍晶(带队老师):我每天与同学们共处,除了答疑解惑,更多的是见证他们的成长。5位志愿者10天内完成了昆明市博物馆馆藏古籍、民国文献的整理。志愿者们坐立行止间既有成年人的担当,亦不失年轻学子的可爱。我每晚都阅读志愿者的工作日志,这些文字令人感动、温暖。
(记者 李静)